第一百一十四幕 无条件投降
emsp; 琼军的几乎所有武器,诸如半自动和自动步枪,先进的坦克和飞机。这些武器的技术其实欧美各国都已经成熟,短时间之内就能拿出相应产品来。他们之所以没有像琼军那么早那么大规模的列装除了眼光问题之外完全只是因为一个字——钱。
除了德国人之外,那些才刚刚从大萧条中走出来并且又没有受到迫切战争威胁的欧美各国自然没有动力花费巨额资金去更新自己的武器。对他们来说便宜好用的轻型坦克才是最棒的,最典型的就是直到二战被德国人占领法国都仍然在使用一战时期的经典雷诺ft-17以及它的后续型号,尽管它们的性能已经相当不堪了。
琼军的诸多装备中真正吸引西方注意的东西就只有三个——导弹、夜视仪和雷达。
导弹这东西最初的确把世界给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没人理会了,这玩意拿来对付地面固定目标还行,可是对付海军战舰的话针对性的克制措施就太多太多了,光是一条无线电对抗就能让它的效果大减,再加上投弹时必须保持载机的稳定和对目标可视,这就意味着载机必然成为一个活靶子。
而雷达也是世界各国都或者已经装备,或者已经有了些头绪的东西。在不清楚琼军雷达具体性能的状况下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唯一真正让世界各国感到有趣的是琼军的夜视仪,可他们并不认为区区一个算不上成熟的夜视仪就能改变一场战争的战局。
因此,最终苏联情报部门对于琼军的战斗力还是颇为不屑一顾的,认为只要苏军愿意,很快就可以用和琼军性能差不多的武器大规模装备部队。然后用数量淹死他们。
然而,理论终归是理论,专家的研究也代替不了实战,就像此时的朱可夫一样,原本他的观点和那些专家们并无区别,但是当真正和这些新式武器交过手之后才明白原来一切并非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东京攻防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无论是日军还是苏军都难以取得绝对的优势,双方每一处阵地的争夺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靠着大量的伤亡,朱可夫的苏军终于熬到了日军的装甲部队消耗殆尽,尚且剩余有500多辆坦克的苏联人立刻压力大减,开始利用自己火力上的优势逐步深入东京,向日本的心脏进军。
但是,即便没有了坦克的帮助,日本人的疯狂仍然让苏联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论单兵素养,苏军士兵和此时严重缺乏训练的日本兵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优势,甚至于日本人靠着顽强的作战意志和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使得战斗力还要超出苏军一些,苏联人只能够依靠自己优势的火炮和装甲部队一步步的推进。
而当装甲部队和炮兵的消耗到达jing戒线的时候,朱可夫不得不暂缓了攻势——他认为自己的兵力不够用了。
在日本人的土地上战斗,朱可夫所面对的敌人绝对不仅仅只是那些明面上拿着武器的日本兵,暗中向日军提供支持日本平民更是需要苏军付出相当的代价去监视,这无疑大大削弱了朱可夫手头上可以动用的兵力,尤其是东京附近的居民大多富庶,对日本当局的支持度也高,自然更为狂热。
在损失了十余万军队,剩余部队已经只能固守而失去进攻能力的时候,朱可夫选择了固守待援,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补充部队,而日本人则因为缺乏实力只能在苏军的外围闹腾一番没什么实质性威胁的反击行动。
两个月之后,苏联人几乎将�
除了德国人之外,那些才刚刚从大萧条中走出来并且又没有受到迫切战争威胁的欧美各国自然没有动力花费巨额资金去更新自己的武器。对他们来说便宜好用的轻型坦克才是最棒的,最典型的就是直到二战被德国人占领法国都仍然在使用一战时期的经典雷诺ft-17以及它的后续型号,尽管它们的性能已经相当不堪了。
琼军的诸多装备中真正吸引西方注意的东西就只有三个——导弹、夜视仪和雷达。
导弹这东西最初的确把世界给吓了一跳,不过很快就没人理会了,这玩意拿来对付地面固定目标还行,可是对付海军战舰的话针对性的克制措施就太多太多了,光是一条无线电对抗就能让它的效果大减,再加上投弹时必须保持载机的稳定和对目标可视,这就意味着载机必然成为一个活靶子。
而雷达也是世界各国都或者已经装备,或者已经有了些头绪的东西。在不清楚琼军雷达具体性能的状况下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
唯一真正让世界各国感到有趣的是琼军的夜视仪,可他们并不认为区区一个算不上成熟的夜视仪就能改变一场战争的战局。
因此,最终苏联情报部门对于琼军的战斗力还是颇为不屑一顾的,认为只要苏军愿意,很快就可以用和琼军性能差不多的武器大规模装备部队。然后用数量淹死他们。
然而,理论终归是理论,专家的研究也代替不了实战,就像此时的朱可夫一样,原本他的观点和那些专家们并无区别,但是当真正和这些新式武器交过手之后才明白原来一切并非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东京攻防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无论是日军还是苏军都难以取得绝对的优势,双方每一处阵地的争夺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靠着大量的伤亡,朱可夫的苏军终于熬到了日军的装甲部队消耗殆尽,尚且剩余有500多辆坦克的苏联人立刻压力大减,开始利用自己火力上的优势逐步深入东京,向日本的心脏进军。
但是,即便没有了坦克的帮助,日本人的疯狂仍然让苏联红*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论单兵素养,苏军士兵和此时严重缺乏训练的日本兵比起来也没有什么优势,甚至于日本人靠着顽强的作战意志和悍不畏死的战斗精神使得战斗力还要超出苏军一些,苏联人只能够依靠自己优势的火炮和装甲部队一步步的推进。
而当装甲部队和炮兵的消耗到达jing戒线的时候,朱可夫不得不暂缓了攻势——他认为自己的兵力不够用了。
在日本人的土地上战斗,朱可夫所面对的敌人绝对不仅仅只是那些明面上拿着武器的日本兵,暗中向日军提供支持日本平民更是需要苏军付出相当的代价去监视,这无疑大大削弱了朱可夫手头上可以动用的兵力,尤其是东京附近的居民大多富庶,对日本当局的支持度也高,自然更为狂热。
在损失了十余万军队,剩余部队已经只能固守而失去进攻能力的时候,朱可夫选择了固守待援,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补充部队,而日本人则因为缺乏实力只能在苏军的外围闹腾一番没什么实质性威胁的反击行动。
两个月之后,苏联人几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