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章 天意难违
�从中都旧城中移植一株古槐在府中,长的郁郁葱葱犹如伞盖,可今年春天却没有发新芽,一直半死不活的,入夏又遭雷击,被生生劈成了两半,烧的焦黑。府中的术士看了以为是凶兆,吓得他天天求神拜佛,捐出去数万银钱。”

  “便是我的府中近日也出了件怪事,当年我在江南时得了只三尺锦鲤,一直养在府中花园,其懂人言,唤之则会浮出水面嬉戏。可一连几天,无论如何呼喊皆不肯露面,家里以为是恶兆,劝本王今日不要出城前往宋营,可圣命难违,不知咱们今日还能否安然回到城中。”

  “殿下多虑了,自古便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况且南朝自诩仁义之国,为了颜面也不会将我们如何1李思衍听了城中种种鬼怪作祟的事件,知此皆是史书上所载的亡国之兆,上天的jing示。而脱欢也心生不祥的念头,心中也不免打鼓,可他们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好言安慰道。

  “呵呵,世人常言冤冤相报,当年南朝濒于灭国之时也曾遣使求和,但皆被我们拒绝,并扣押了和议使文天祥,其当下贵为南朝执宰,断然不会答应的,而即便将我们囚禁于营中,你又能奈何?不过是以牙还牙之事而已1脱欢干笑道。

  “殿下还是要放宽心,我们与南朝谈了几次,南朝皇帝皆未露面,不得其首肯,谁敢扣押我朝使臣1李思衍道。

  “最好不要见其1脱欢却是连连摆手道。

  “为何?两国和议乃是大事,只有与其面议,才好加以说服1李思衍纳闷地反问道。

  “你不了解南朝皇帝,其若答应我们觐见,便是最后通牒,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而以其性格,断然不会答应我们留在中原的条件,那时就只能兵戈相见了1脱欢叹道。

  “看来朝中传说殿下与南朝皇帝相熟所言非虚,对其行事十分了解啊1李思衍轻笑道。

  “哼,皆是胡说八道,以讹传讹,我与其可谓是仇深似海,相互间征伐十数年。若非其,我也不会落得如今的这般凄惨1脱欢愤愤地道。

  “殿下何出此言?而今大汗对殿下甚是信赖,常诏上殿议事吗1李思衍半似玩笑地道。他对于蒙元皇室间的争斗也并不多,只知当年忽必烈对脱欢甚是喜爱,封其为镇南王,治理江南半壁江山。当时风传有意将汗位传之于其,可是因为始终无法剿灭残宋余孽,又征伐安南久战无功,震怒之下收回其权力,不准入京觐见,并将汗位传于长子真金。

  “也许吧1脱欢苦笑道。

  “无论是敌是友,想必殿下对南朝皇帝皆有所了解,其会做出让步撤围吗?”李思衍始终捉摸不透南朝皇帝的想法,而对脱欢也是心有jing惕,见今天难得脱欢吐露心声,也诚心请教道。

  “南朝小皇帝当年入主残宋行朝,偏据琼州弹丸之地,却在我江南几十万大军征剿下存活下来,又趁忽必烈汗亡故之机夺占江南,你觉得其是善与之辈吗?”脱欢皱皱眉道,“要知其继位之时不过六岁,却能让满朝文臣武将臣服,那些骄兵悍将俯首,其简直就是个妖孽1

  “六岁的孩童能做什么,不过是借太后之威,群臣忠心辅佐而已,殿下也太高看其了1李思衍轻轻摇头道。

  “唉,当初本王也是这样想,结果一败再败,险些死在其手中1脱欢见其不信,撇了他一眼道,“而今南朝皇帝占据江南,有夺得大半中原,可谓羽翼已丰,若仍心存轻视,便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这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