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躲避
�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原子”以及“宇宙年龄究竟有多大”等。

  这些结果也为验证“大爆炸”等宇宙学基本理论提供了更准确、更有力的支撑。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巴卡尔说,在哲学意义上,它们标志着宇宙学研究由不确定进入了确定阶段。

  除了验证现有理论外,科学家们从这张照片中还获得了一些令人意外的发现,比如说宇宙中第一批恒星可能在“大爆炸”后2亿年就开始发出光芒,比此前所认为的要早几亿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泰格马克指出,类似的观测结果“将是未来5年中所有宇宙学研究的基石”。耗资1.45亿美元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2001年6月进入太空,运行轨道位于距地球约160万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主要用于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按计划它的使命还将继续3年。

  微波背景辐射是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留下的“余烬”,早先的研究发现,微波背景辐射中存在着细微的温度波动,这些波动中保存着“大爆炸”后约38万年时宇宙的原始结构,现今宇宙中的星系等正是在这些结构基础上形成。

  这些资料,被李安归纳整理,李安和四级文明的资料相对照,工作可谓是一日千里!

  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有现象表明宇宙的面积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扩大了近三分之一,这理论来自与行星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差。

  众所周知卫星会一直饶着它的行星轨道旋转,但科学家观察发现近几年月球与地球的相距差扩大了近2万公里,这意味着宇宙可能在不断地膨胀导致拉动其中所有星球轨道发生偏转和扩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