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内战的前兆
��殿停灵的先皇棺椁下葬并告祭太庙;给先皇追封谥号和尊号;后宫嫔妃移居以及皇后和太后等一大堆问题。
按照帝国规制,安圣殿停灵到下葬有两周时间。
在第一次太极殿议事没有进展的情况下,这两周的缓和,无疑成了两大皇党加紧活动的最佳时间。有散播谣言的、争取舆论的、拉拢有民望的文坛大师帮忙造势、收买仍旧在中立的官员……除了文的方面,两位皇子也都不约而同的做了最坏的打算,利用这段最后的和平时间调兵遣将。
由于中州是五皇子的主场。这里的调兵遣将主要指的就是他。
除了拱卫皇城的禁卫军团外,城卫军团已经在神不知鬼不觉间悄然出城。堵住了出中州的各大路口和要道,随时可以严加盘查。取得了成国公乾太卓支持后。五皇子通过军务大臣霍韬略,调动了平叛后驻扎在西川郡的鹰扬军团,让其东进到中州和清河郡交界。
一来是随时可以继续东进,兵锋直指东北的燕云郡;另外一边,也是为了威吓清河郡的清河军团!
如果能够说服、笼络住清河军团的军团长,让他效忠五皇子,那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能依靠鹰扬军团十个师团的力量,弹压住对方,让清河军团不敢有异动。
就表面来看,五皇子的准备已经十分周全。虽说因为老皇帝的蹊跷死亡,外加大皇子突如其来的圣旨,导致朝堂上的局面没能完全按照他预想的方向走。但依靠禁卫军团、城卫军团,仍旧保证了对中州的绝对控制。
真要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说不定只能乱来了。五斗米道叛军余孽这一两年来始终没有停止活动,若是恰好有那么一支在告祭太庙的时候闯入中州……
虽说这样做对形象和威望很不利,也容易招来诟病和指责,但只要没有直接的证据,就奈何不了五皇子。而那些追随大皇子的党羽们,在自己那位哥哥遭遇不幸后,只要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该投奔谁!
人一旦死了就什么没了,而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将整套计划反复思考后,五皇子乾明昊原本有些糟糕的心情好转了不少。发了片刻呆后,他传了一道命令下去,命人严密监视大皇子府的动静,确保大皇子始终在府内没有离开。与此同时,命令禁卫军团和城卫军团全面封锁、切断中州跟外面的联系,在先皇下葬、太庙告祭之前,不许任何人离开——尤其是往燕云郡的方向!
只要大皇子出不了中州城,任他在燕云郡那边根基如何深厚。有多少外援,都掀不起任何风浪。
………
帝国第十四任皇帝乾元基驾崩的消息,伴随着邸报飞快传遍了整个帝国。随后朝东大陆各国扩散开来。
但凡在中州驻有使节的国家,不管是跟帝国交好的还是敌对的。都为这条突兀的消息吃了一惊。而随着噩耗一并传来的消息中,却并没有关于新皇的任何说明。联系到乾元帝国内部那已经近乎公开的两党争斗,很多人都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一场狂澜和风暴,就要在帝国内部爆发了。
不管是出于看好戏的目的,还是表面上的哀悼,除了西北的瓦刺外,东北的勒拿人、西域四国、西南的印加人、东南的阿曼,其驻在中州的使节都向乾元皇室转达了哀悼之意。至于北面跟帝国关系还算不错的巴伦支公国。南面帝国的忠实藩国青越国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在帝国内部
按照帝国规制,安圣殿停灵到下葬有两周时间。
在第一次太极殿议事没有进展的情况下,这两周的缓和,无疑成了两大皇党加紧活动的最佳时间。有散播谣言的、争取舆论的、拉拢有民望的文坛大师帮忙造势、收买仍旧在中立的官员……除了文的方面,两位皇子也都不约而同的做了最坏的打算,利用这段最后的和平时间调兵遣将。
由于中州是五皇子的主场。这里的调兵遣将主要指的就是他。
除了拱卫皇城的禁卫军团外,城卫军团已经在神不知鬼不觉间悄然出城。堵住了出中州的各大路口和要道,随时可以严加盘查。取得了成国公乾太卓支持后。五皇子通过军务大臣霍韬略,调动了平叛后驻扎在西川郡的鹰扬军团,让其东进到中州和清河郡交界。
一来是随时可以继续东进,兵锋直指东北的燕云郡;另外一边,也是为了威吓清河郡的清河军团!
如果能够说服、笼络住清河军团的军团长,让他效忠五皇子,那自然最好。若是不能,也能依靠鹰扬军团十个师团的力量,弹压住对方,让清河军团不敢有异动。
就表面来看,五皇子的准备已经十分周全。虽说因为老皇帝的蹊跷死亡,外加大皇子突如其来的圣旨,导致朝堂上的局面没能完全按照他预想的方向走。但依靠禁卫军团、城卫军团,仍旧保证了对中州的绝对控制。
真要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说不定只能乱来了。五斗米道叛军余孽这一两年来始终没有停止活动,若是恰好有那么一支在告祭太庙的时候闯入中州……
虽说这样做对形象和威望很不利,也容易招来诟病和指责,但只要没有直接的证据,就奈何不了五皇子。而那些追随大皇子的党羽们,在自己那位哥哥遭遇不幸后,只要不是傻瓜,自然知道该投奔谁!
人一旦死了就什么没了,而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将整套计划反复思考后,五皇子乾明昊原本有些糟糕的心情好转了不少。发了片刻呆后,他传了一道命令下去,命人严密监视大皇子府的动静,确保大皇子始终在府内没有离开。与此同时,命令禁卫军团和城卫军团全面封锁、切断中州跟外面的联系,在先皇下葬、太庙告祭之前,不许任何人离开——尤其是往燕云郡的方向!
只要大皇子出不了中州城,任他在燕云郡那边根基如何深厚。有多少外援,都掀不起任何风浪。
………
帝国第十四任皇帝乾元基驾崩的消息,伴随着邸报飞快传遍了整个帝国。随后朝东大陆各国扩散开来。
但凡在中州驻有使节的国家,不管是跟帝国交好的还是敌对的。都为这条突兀的消息吃了一惊。而随着噩耗一并传来的消息中,却并没有关于新皇的任何说明。联系到乾元帝国内部那已经近乎公开的两党争斗,很多人都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一场狂澜和风暴,就要在帝国内部爆发了。
不管是出于看好戏的目的,还是表面上的哀悼,除了西北的瓦刺外,东北的勒拿人、西域四国、西南的印加人、东南的阿曼,其驻在中州的使节都向乾元皇室转达了哀悼之意。至于北面跟帝国关系还算不错的巴伦支公国。南面帝国的忠实藩国青越国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在帝国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