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不就是插秧诗么(第四更)
岁月琢。”

  “乍听之下能听,如今一比手把青秧插满田,当真是天地之分,差得不一丝半点。”

  另一边的学子们。

  “怎能是这般?为什么会这样?竟然……竟然……”赵旭语无伦次。

  其他的人用幽怨的眼神看他,意思是说,你非要咄咄逼人,结果如何?

  人家李东主的文采高你一筹。

  然后贵人也没搭上,你想踩着李东主上去,结果被踩了吧?

  能写出三字经的存在,岂是你能去攀比的?

  ***

  第六个沼气池的施工现场。

  一道道沟挖出来,旁边有人用铸铁管架起来攻螺纹。

  手动把铁管给打出来螺丝口,攻机是李易花寿命换的。

  他其实可以一点点改善冶炼,然后制作出攻丝机,但太慢,等不及。

  换一个,耗费二十个时辰。

  旁边有人把麻和桐油准备好,接管子的时候只有螺丝扣还不行,密封不够。

  李易那时有麻和生料带,现在就用麻与桐油。

  王皇后看着,期待起宫里从这边拿水泥照图纸制作的两个沼气池快些有气儿。

  体验过沼气灯的她不愿意点蜡烛了。

  蜡烛一个是不够亮,另一个是总要有宫女和太监盯着修剪灯心。

  她就愿意让后宫快快乐乐的,能省工夫就省工夫。

  从庄子拿的东西,她回去都分给后宫里的人。

  “易弟,平日你所作诗文甚少。”李隆基欣慰地看着李易说。

  “没意义,百姓手中无钱,念再好的诗也饿肚子。”李易平静地说道。

  他想起了杜甫,一代诗圣,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圣。

  在长安求官,后来给一个九品小官,去县里当一个公安局局长兼法院法官兼税务局局长。

  杜甫嫌官小,不去,没钱给家里,继续在长安投献,然后孩子饿死一个。

  李易觉得自己现在有时间就可以去当这个河西尉,就在长安左近。

  一上来就给这么大的官,杜甫不知足?

  自己那边,多少大学生,求爷爷告奶奶去当个村里的小官,因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信心,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能成功。

  我想升官,我凭本事、凭政绩杀上去。同一个游戏规则下,我不服。就这么自信。

  所以李易欣赏杜甫的诗,瞧不起杜甫的人。

  写诗写得好,能让百姓吃饱饭?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没事走两步。

  李隆基不知道自己这个易弟对某个虚岁才三岁的未来诗圣腹诽。

  他就是欣赏李易这种满腹文采却不轻露,只做利国利民事的便宜弟弟。

  “易弟,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