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 伐赵
emsp; 有了这块匾额,荆轲的剑馆更加门庭若市,上来学剑的人络绎不绝。不过其实姬丹对于荆轲开的剑馆没有什么兴趣,而且心底里还比较反感,所以去了一两次便不再去了。

  第二年,这一年是个好年,第一季的小麦熟了,麦香飘逸在几乎整个燕国的田野。这之前,姬丹早已下令刘烨、叶华等翰林院的学士们去研究如何将小麦磨成粉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翰林院的学士们最终还是弄出了一个用木板,木板上面装铁皮,然后挤压的方式。

  这个方法还挺好用,姬丹便立即下令,命人打造磨盘,发放到各个乡里。去年已经收获了一大批小麦,不过有很大一部分做了麦种,当然也有一部分成了食物。不过大家都不爱吃,没有磨盘,小麦吃起来就跟粗粮差不多,不爱吃也正常。

  即使不爱吃,姬丹还是下令小麦尽量推广。现在有了磨盘,姬丹相信,等大家尝了麦粉做的东西,一定会喜欢上的。

  等到小麦收割了,时间已经到了四月份。等第一批小麦收上来,姬丹便下令磨成粉,还召集了数十名蓟城有名的厨师,免费做好各种食品,然后沿大街免费发放给百姓品尝。百姓们尝过之后,对食物赞不绝口,从此小麦在燕国大受欢迎,成了这里的主食之一。

  燕国在姬丹的治理之下一切都很好。这一天,赵国却传来消息,大将廉颇年事已高,去世了。廉颇是自然死亡,享年八十一岁。虽然比历史上的廉颇早死了三年,但是赵国多难,廉颇劳心劳力,死得早一点也正常。

  姬丹对廉颇一向敬重,急忙派贾繇前去吊丧。十几天之后,贾繇回来,同时带来消息,说现在赵国是以赵葱为大将。对此,姬丹嗤之以鼻。

  赵国去年内乱,把名将李牧给折腾死了,而李宽又降了姬丹。如今廉颇又死了,现在国内已经没有什么大将了。赵葱并无将才,只是仗着自己是王室宗亲,才当上大将。听到这个消息,姬丹终于决定,出兵攻打赵国。

  现在姬丹帐下人才济济,不仅有以前能征惯战的大将如干疤、姬存孝、盘麟、朱力等等,这一批人最早跟随姬丹,每次出征都冲着前面。而且像曹永、姬男等将也是智勇足备,可以独当一面。后来收降了赵国大将李宽,也是一员可以统兵的大将。

  这次打下齐国,姬丹收获不小,既得到了鲁仲连、邹衍、荀况等当世名士,也得到了一大批大将,比如以前曾经交手过的虎将廖楷,田横等。姬丹没有对他们有成见,都予以重用。

  倒是一些跟随姬贤逃亡到齐国的燕将,比如孙密、栗恒等,被姬丹削职为民。此时以前的燕国相国栗腹已经去世,姬贤还在临淄,不过姬丹没有去打扰他。对于姬丹来说,他跟死人也差不多了,只不过苟延残喘而已,没有必要非要斩尽杀绝。

  姬丹留下十五万大军,由泰山郡守李宽统领,防备楚国,然后调集重兵三十万。燕军兵分两路,一路二十万士卒,其中十万步兵,十万骑兵,由盘麟统领,兵出鸿上塞。一路十万,其中八万骑兵,两万步兵,由姬丹亲自统领。

  这些兵马中以前的燕国人只占到十万,其余兵马中三万是东胡兵,两万是赵国降卒,而剩下的五万则是从平原郡召来的士卒,十万是齐国降兵。而此时泰山郡中李宽统领的却全部是燕国的兵马。

  另外以前的燕国兵马也没有闲着,曹永领兵五万,驻守武遂,随时准备增援姬丹,姬男领兵五万驻守代郡。盘麟率先出兵鸿上塞,迅速攻下了夏屋,然后大军南下向中人城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