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面,不过几千两银子,而且若是拿去折变,能够折出一半的价钱都算是好的……”
“这不可能!”邢三姨厉声打断落春,怒道:“你以为你在这里花言巧语就能欺骗得了我?你又想弄什么鬼?难道你以为你这么说我就会信了你的鬼话?我告诉你,我不信,你不要以为能骗得了我,当年收支账本邢家可还是留着呢,而且在邢家上一辈在的时候当差的老人还是有几个的,人证物证皆在,岂是你在这里轻飘飘几句话就能否认得了的。”
落春轻笑出声,说道:“邢家当年的收支账本应该是外祖父在世的时候的吧?当年外祖父为官一方,身为地方父母官,虽不至于像俗语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言,但是想必地方的孝敬,冰敬、碳敬……这些收入不会少。但是账面上自然不会如此显示,只会写入店铺和田庄收入中去,这其中的缘由,想来三姨应该明白。”
这些收入就算有些是约定俗成的,但是终究是俸禄之外的收入,所以除非是傻子,不不然不会有哪个做官的明火执仗的把它堂而皇之的记录在帐本上,自然要改头换面一番,否则若是落到外面,被人告个贪污受贿,届时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这个道理,早将自家账本研究无数遍的邢三姨还是明白的,因此她点了点头,进而疑惑的问道:“你说的不错,但是那又怎样?”这和邢家的家财似乎没什么关系吧?
落春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三姨知道这个道理,就该明白,这账册是不能作数的,因为这里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浮财’,也就是说外祖父在,就有这钱,若是人不在了,也就没有了。外祖父病逝于任上,只剩下外祖母带着母亲你们几个孩子,官场上‘人走茶凉’,邢家族里在官场上又没有其他姻亲臂助,所以你觉得在那时邢家在任上置办下的家财还能保留多少?不要以为回到老家就没事了,族里若是不觊觎其家财,那为什么母亲会说外祖母过世的时候留下话来说不要相信族里,所以母亲才会把家产都带走,而不是交由族里代管?”
邢三姨被落春的反问噎住了,根本说不出话来。落春岿然一叹,说道:“就算外祖母能干,为人精明厉害,但是作为一名女子,没了丈夫,家里唯一的男丁还小,外面的事情上不得不处处要仰仗管事们办理,这种情况,自然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有的时候明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拿主家之财牟夺私利,外祖母又有什么办法?何况,我听母亲说,外祖母秉性柔弱,管家理事上并没有什么大才,有的时候压服不住下面的人,还得外祖父出面才行。等到外祖母去世,留下你们几个,其中母亲年纪最大,也不过十六七岁的闺中少女,她虽然跟着外祖母学了些管家的本事,但是那都是‘纸上谈兵’,更何况,外祖母带你们扶灵回乡之后不久就开始缠绵病榻,这种情况下,母亲又能学到什么?之后,家里的管家下人欺负邢家只剩下几个孩子,年轻不谙世事,更是趁机拐骗起来,而族里不说帮着弹压,反而也挤上前来狠狠的‘咬’了一口。三姨,你觉得邢家到底有多厚的家底,能够经得起这么折腾?所以我说,最后还能剩下几千银子已经是烧高香了。”
驳倒物证后,落春又和邢三姨说起来人证。“至于还留在邢家的那些老人,他们不过是个下人,主子的事情又能知道多少?何况,在外祖父和外祖母相继去世,只留下最大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的几个孩子的邢家完全是‘树倒猢狲散’,这种情况下,在邢家捞够了的,或者有能力的全都选择出府了。母亲出嫁的时候又遣散一批,带走一批,剩下的,还留在邢家的,则是离开邢家就要很有可能饿死的老实头,而且没有一个是当年外祖父和外祖母身边的人,甚至连府中的管事都没有,皆是一些粗使仆役,这些人连二门都未
“这不可能!”邢三姨厉声打断落春,怒道:“你以为你在这里花言巧语就能欺骗得了我?你又想弄什么鬼?难道你以为你这么说我就会信了你的鬼话?我告诉你,我不信,你不要以为能骗得了我,当年收支账本邢家可还是留着呢,而且在邢家上一辈在的时候当差的老人还是有几个的,人证物证皆在,岂是你在这里轻飘飘几句话就能否认得了的。”
落春轻笑出声,说道:“邢家当年的收支账本应该是外祖父在世的时候的吧?当年外祖父为官一方,身为地方父母官,虽不至于像俗语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所言,但是想必地方的孝敬,冰敬、碳敬……这些收入不会少。但是账面上自然不会如此显示,只会写入店铺和田庄收入中去,这其中的缘由,想来三姨应该明白。”
这些收入就算有些是约定俗成的,但是终究是俸禄之外的收入,所以除非是傻子,不不然不会有哪个做官的明火执仗的把它堂而皇之的记录在帐本上,自然要改头换面一番,否则若是落到外面,被人告个贪污受贿,届时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这个道理,早将自家账本研究无数遍的邢三姨还是明白的,因此她点了点头,进而疑惑的问道:“你说的不错,但是那又怎样?”这和邢家的家财似乎没什么关系吧?
落春微微一笑,说道:“既然三姨知道这个道理,就该明白,这账册是不能作数的,因为这里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是‘浮财’,也就是说外祖父在,就有这钱,若是人不在了,也就没有了。外祖父病逝于任上,只剩下外祖母带着母亲你们几个孩子,官场上‘人走茶凉’,邢家族里在官场上又没有其他姻亲臂助,所以你觉得在那时邢家在任上置办下的家财还能保留多少?不要以为回到老家就没事了,族里若是不觊觎其家财,那为什么母亲会说外祖母过世的时候留下话来说不要相信族里,所以母亲才会把家产都带走,而不是交由族里代管?”
邢三姨被落春的反问噎住了,根本说不出话来。落春岿然一叹,说道:“就算外祖母能干,为人精明厉害,但是作为一名女子,没了丈夫,家里唯一的男丁还小,外面的事情上不得不处处要仰仗管事们办理,这种情况,自然是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有的时候明知道他们说的是假话,拿主家之财牟夺私利,外祖母又有什么办法?何况,我听母亲说,外祖母秉性柔弱,管家理事上并没有什么大才,有的时候压服不住下面的人,还得外祖父出面才行。等到外祖母去世,留下你们几个,其中母亲年纪最大,也不过十六七岁的闺中少女,她虽然跟着外祖母学了些管家的本事,但是那都是‘纸上谈兵’,更何况,外祖母带你们扶灵回乡之后不久就开始缠绵病榻,这种情况下,母亲又能学到什么?之后,家里的管家下人欺负邢家只剩下几个孩子,年轻不谙世事,更是趁机拐骗起来,而族里不说帮着弹压,反而也挤上前来狠狠的‘咬’了一口。三姨,你觉得邢家到底有多厚的家底,能够经得起这么折腾?所以我说,最后还能剩下几千银子已经是烧高香了。”
驳倒物证后,落春又和邢三姨说起来人证。“至于还留在邢家的那些老人,他们不过是个下人,主子的事情又能知道多少?何况,在外祖父和外祖母相继去世,只留下最大年纪不过十六七岁的几个孩子的邢家完全是‘树倒猢狲散’,这种情况下,在邢家捞够了的,或者有能力的全都选择出府了。母亲出嫁的时候又遣散一批,带走一批,剩下的,还留在邢家的,则是离开邢家就要很有可能饿死的老实头,而且没有一个是当年外祖父和外祖母身边的人,甚至连府中的管事都没有,皆是一些粗使仆役,这些人连二门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