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出谋
r />   这般痛快的答复,倒是让宁远公和张文山有些诧异。

  貌似吕恒这家伙平日里不是这样的啊,除非是过不去的坎儿,他才会无奈之下说上一些。今日这倒是稀奇。

  见宁远公和张文山不解的看着自己,吕恒淡淡一笑,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呵,二位可是觉得我今天和以往不同?”

  俩老头同时点头。

  吕恒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他的脸上带着无奈的苦笑,轻轻的磕着桌面,最后,他摊开手,苦笑着道:“因为,我也是江南的百姓之一啊!”

  “刚刚宁远公说的徭役一事,的确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正如长老所言,江南百姓已经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此时如果再添徭役的话,必然会激起民变。到时候江南动乱,在下自然也会被波及其中。”吕恒淡淡一笑,转过头来看着宁远公和张文山,苦笑着道:“既然事关自家,在下也不能漠不关心了!”

  见宁远公和张文山的脸上带着歉意,吕恒倒是笑笑,摆摆手懂啊:“好了,刚刚在下也想了一些注意,应该是可以用的,二位不妨听听?”

  “洗耳恭听!”

  俩老头看到吕恒一脸的严肃,此时对视一眼后,纷纷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惊喜。之后,两人齐齐抱拳,对吕恒沉声道。

  永正此人,虽然平日里总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似乎是什么事儿都不关心的样子,不过,武宁远和张文山都知道,只要他认真起来。必定会有精彩出现的。

  吕恒微微点头,他起身从书架处,取下一个古色古香的算盘。摆在桌子上后,两只手轻巧的弹了一遍后,双手将珠子拨回远处。抬起头,看着两人开口问道:“现在是五月中旬,那从现在开始,如果,要在七月长江洪峰来临之际修好堤防。要征调百姓的话,至少需要多少?”

  “至少五十万!”张文山曾经做过两江官员,对这类事情自然是知道的。此时挺吕恒问起,毫无迟疑地呃说了出来。

  “那好,五十万的百姓,而且必须是壮丁,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在不到三个月里完成这浩大的工程,我说的没错吧!”吕恒手中的计算稍稍停顿了一下,抬起头看着两个正聚精会神听着自己说话的老头,笑着问了一句。

  见两老头对视了一眼后,默然点头。吕恒嗯了一声,继续开始算着这笔账。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在这幽静的小屋里,显得格外的清脆:“这样的话,相当于整个江南,有至少两百万人被徭役征调,对吧!”吕恒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手里飞快的弹着珠子,抬起头看了一眼张文山道。

  “怎么这么多?”武宁远皱着眉头,看看一脸认真的吕恒,转过头看着张文山道。

  “没错的,这些壮丁都是每家的劳力。如果他们被征调的话,那他们一家老小必然会受到影响!永正说两百万人,其实算下来,还是保守数字。实际情况,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张文山苦笑着点点头,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不愿意发动百姓修筑提放的原因。

  “好,我们先不说受到影响的这一百五十万人。就但说这五十万壮丁。如果这五十万壮丁去修筑堤防,三个月里要修葺长达数百里的堤防,他们自然要长期呆在长江沿岸,不能回家的。那他们的农田耕作必然会荒废。我们就按每家五亩薄田,每亩五百斤的收成来算。这五十万壮丁分摊下来,三个月里,我们就要放弃一十二亿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