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历史与忠臣(求收藏求推荐)
官职连升三级。在担任江宁知府一职上,张文山显示出了强悍的行政手腕。

  几年间,江宁的面貌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兴起,赋税充足。江宁俨然成了百姓们的乐园。

  只是,可惜的是。在他如此的成绩,也引起了朝中一些人的嫉妒。次年担任翰林阁学士一职期间,很是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场并不存在的谋逆事件中。

  皇帝虽然赏识器重他,但是帝王之心,岂是旁人能够理解的。在张文山还在相信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时候。一道圣旨,将他打入了天牢。

  幸亏有当时的宁王爷拼死担保,圣上才留下了他一条命。

  经过了这件事后,张文山对朝中之事心灰意冷。便离开了东京,来到了江宁城,隐居在此地,已经有二十余年了。

  这二十多年里,张文山始终都对自己当初蒙冤的事情耿耿于怀,虽然身在这美景如画的江宁城秦淮河畔,但是却始终都无法释怀。

  但是五年前,也搬到了江宁城的宁王爷,跟他说了一句话。让他终于明悟其中的原因。

  “你跟太子走的太近了!”当时,宁王爷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是啊,自己的确是跟太子走的太近了。近的都快不分彼此了。

  想起皇帝下达圣旨的那一刻,那冰冷而又失望的眼神。张文山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不过,想明白是一件事儿。能接受却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张文山心中并无哞逆之心,却仍然被皇帝一个的猜测就打入了天牢、

  伴君如伴虎啊。

  张文山放下了心中所虑,终于敞开心,开始接受这迷人的秦淮风月,享受着写就青山的惬意生活。

  虽然张文山如今赋闲在家,每日闲逛。但是却无人敢小瞧与他、他的学识,至今仍然是天下第一。

  不过,这么多学子,却没有一个能入他法眼的。宁远公还是有些好奇的。

  宁远公手中捏着一子,疑惑的看着文山老者,笑着说:“哦?这几百的学子,竟然连一个都没有?”

  张文山刚想摇摇头,却突然想起了刚刚小五从哪个书生手里拿来的词作。微微一笑,落下黑子。道:“倒是有一个!”

  张文山从怀里掏出了哪个小纸条,递给了宁远公。

  宁远公放下手中酒盅,接过来看了一眼。刚准备放下的时候,又重新拿起来看了一眼。

  之后,他又细细品味了一番。

  “好词啊!”

  宁远公盯着小纸条上那首词作,点着头,肃然赞叹。

  然后,在张文山诧异的目光中,宁远公一本正经的将小纸条重新折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

  阳光慵懒,柳枝依依。

  路边的青草丛中,偶尔有一只觅食的黄莺,轻盈的跳跃着。时而叽叽喳喳的发出几声好听的鸣叫,时而又低着头啄是草丛中的食物。

  渐渐的,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黄莺振翅而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