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5章 新的征程(终章)
��击战的指示,要求他们在侦察队出动之后,主力即可跟进,在皖南、苏南地区的广德、苏州、镇江、南京、芜湖等五地之间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尔后分兵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带和北渡长江,开辟江北。

  年初,江北指挥部和江南指挥部相继成立,部队获得进一步扩展,从原来的4个支队8个团队、两个直属大队的编制序列,共计1万余人。增加了五支队、六支队,江北游击纵队、新四军游击支队、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豫鄂挺进纵队、江南抗日义勇军等新的武装。

  鉴于目前察南相对平稳的态势以及江北最新的形势,上级决定调你前往江北打游击,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对于这个消息,常凌风还是有些惊讶的,毕竟空间上的跨度有点大了一些。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会被调往江北进行游击作战,于是有些惊诧地看着八号首长和林凤。

  林凤苦笑说道:“你别看我,我也是刚刚得到消息的!”

  两人搭档了一年的多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但是这对军政主官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林凤也习惯了和常凌风搭档,猛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比常凌风的反应还要强烈的多。也曾经试图向上级首长请求留下常凌风,但是被拒绝了。

  常凌风对江北的部队还是比较陌生的,组建之初,国民党规定这支部队只能在皖南、苏南、淮南等地活动,不能跨界越境,也不能成立地方政权,更不能发动群众武装,这实际上是套他们头上的“紧箍咒”,置新四军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是这支富有革命精神的军队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领导人们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他们突破顽固派的限制,将部队开赴大中城市周围,在水陆交通干线两侧和塘渚湿地的广大农村组织群众,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力量。

  事实上,在大江南北的第一仗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的,四支队在蒋家河口的伏击战,一支队在韦岗的伏击战,都具有水陆交通线上的游击战特点。《沙家浜》这个剧本就凸显了新四军在芦苇荡里的斗争生活。

  因此,常凌风对加入这支部队是比较向往的。但是,他又舍不得离开这里朝夕相处的兄弟们,颇有些左右为难。

  接下来的形势,对于南方的部队而言将是异常的艰苦的。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对南京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接着,道貌岸然的汪照明出走降日,老蒋制订了“限共、防共、溶共”的反共政策,进而在湖南平江、河南确山等地制造了一系列惨案,然后升级为三次反共高潮,甚至不顾民族大义,与汪伪勾结,祭起“曲线救国”的灵堂,与日、伪、顽同流合污、相互勾结,欲置中共于死地。

  到了南方,也许正能替这支部队做点什么。

  最终,常凌风无条件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当然,上级也并没有打算让常凌风只身前往,而是允许他挑选战斗骨干过去,在江北,他将建立一支新的游击大队在敌后活动。至于独立团这边,林凤成了军政一肩挑,由王成任副团长兼参谋长。

  常凌风要离开独立团的消息很快就在七星镇传开了,黑狼、刘一鸣、赵志家、关孟涛、王三炮、钟家三兄弟、山鹰、黑熊、陈林书、祁山、周宝、田虎、守富、大黄、大勺等一干已经确定跟着常凌风南下的官兵自然是忙着收拾行囊、相互道别,还有很多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