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四十一章
�得小老头儿的知识很渊博,可仍旧只是个秀才,竟然没考中进士。

  后来徐卓凡才知道,这年头考科举很难,能考上秀才已经是天大的殊荣,只是小老头年事已高,无心再战科举,才回乡开私塾。

  徐卓凡就当是无意说道论语,小老头便两眼冒光,显然这小老头是极为推崇论语的。

  只是一番旁敲侧击,徐卓凡竟真的发现论语中少了《宪问》这一卷。而后仍旧问起“以德报怨”的看法。

  小老头儿也是极为赞同以德报怨的说法,甚至把以德报怨作为毕生的名言jing句。

  吓得徐卓凡有一种想让徐卓然退学的冲动。

  徐卓凡就更加疑惑了,论语二十卷为何独独缺了第十四卷《宪问》?

  徐卓凡的晚饭就在私塾先生家用的,跟这小老头儿可谓相谈甚欢。甚至还谈了佛道,对于佛道,私塾先生兴致缺缺。

  直到徐卓凡离开的时候,私塾先生还让徐卓凡多到他家坐坐,竟有发展成忘年交的趋势。

  可徐卓凡的心中,却一直沉闷。

  实在是想不通,为何偏偏这一点出了偏差?这个世界的著名典籍出了论语之外,还有其他出现偏差的吗?

  他突然想到一个人,兴许这个人能替他解惑。

  徐卓凡回家之后,抽查了徐卓然的功课,又开始跟徐卓然讲小故事。徐卓然刚开始的时候很较真,觉得那些故事实在是太不合君子之风,不过听惯了,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觉得大哥说的故事比说书先生都还好。

  黎明的时候,徐卓凡天未亮就出门,去那座有响马的山里,他肩上背着自制药篓,在昏暗的山林中行走。

  这一回他只是想来砰砰运气。

  他的运气不差,进山没多久,就采到一株不常见的药材,不过今天,他对采药兴致缺缺。

  他想找人,想找李必,李必曾经是大唐的王爷,跟武则天同辈,接触的知识肯定也是顶端的,也没有被养残的嫌疑。对于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问题,他倒是想问一问李必是如何的看法。

  他的运气实在是好,在山里走了一个多时辰,正巧碰到准备下山的李必。

  看到徐卓凡,李必眸中一亮,暗道这小郎中的胆子倒是不小,竟还敢往这座山里跑。

  徐卓凡本就是来寻李必的,看到李必,快步迎过去,“好巧,竟然又碰上。”

  李必的眼角微微挑了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三夏有个疑问,中医中有种眼疾的说法叫目翳遮眼,我在网上找的资料,目翳是指眼内所生遮蔽视线之目障。然后想到了白内障,白内障也算是眼泪所生遮蔽实现的东西。有木有中医大能解疑,目翳和白内障的区别??

  推荐朋友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