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南下之路(二十九)
�亡后,杨信投了大周,刘继业则留在了北汉,他常年率军在边境与契丹人作战。”

  “刘继业是军人,此次他南下北汉,只是奉命而已。”

  侯大勇听懂了折德扆的话外之意:有三层意思,一是刘继业归附北汉时,北汉刘崇还是后汉节镇,这一点来说,刘继业和其父杨信都没有过错;二是大周建国以后,杨信投附了大周,刘继业继续在北汉为将,可以说是各为其主,不算是叛逆;三是此次北汉军南下,刘继业只是执行军令而已。

  侯大勇赞许地看了折德扆一眼,心道:“就凭着折德扆刚才这一番陈述,足以证明折德扆见识不凡,胆子不小,难怪折家能在党项、契丹和北汉的缝隙中生存。”

  侯大勇明确表态道:“折节度大可放心,刘继业行为只是他的个人行为,与折家与杨家都没有关系,我不会为此事为难杨家和折家,刘继业是一个弟弟叫做杨崇勋,在朝中任职,陛下已经下旨,令杨崇勋为麟州刺史,继承其父职责。”

  “圣恩浩荡,让臣下感激涕零。”

  折德扆闻听此言,一路上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他站起身来,规矩地行了一个军礼,郑重地道:“侯相生明大义,末将无以回报,唯有守住府州,护得一方平安。”

  见侯大勇如此大度,折德扆又道:“臣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但讲无妨。”

  “臣与党项李氏素有仇怨,在侯相面前说此话,实有小人嫌疑,只是有些话不吐不快。”折德扆顿了顿,道:“党项拓跋李彝殷拥有精兵数万,占有夏、绥、宥、银四州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中原之令其实难以在四州通行,李彝殷为人狡诈,野心勃勃,时间长了,李氏羽翼丰满就难以控制了。”

  在另一个世界里,党项拓跋人建立了辉煌一时的西夏王朝,西夏、辽和宋,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多矛盾的三国对峙,只可惜历史上只有一个罗贯中,这一段精彩纷呈地三国演义就远远逊以于曹操、刘备、孙权的故事,这一段荡气回肠的大三国历史,竟渐渐让人遗忘了。

  折德扆见识不凡,敢于冒小人之名直言,侯大勇心中不由得高看折德扆一筹,但是。有些事、有些话并不能说透,就道:“国家初定,内部稳定最为重要,李彝殷镇守四州亦有功,此话不必再提。”

  折德扆闻言脸色不变,紧接着又道:“北汉是中原强敌,屡次勾结契丹人南下,今年五月。我率儿郎们从其左翼出击,占了沙谷砦,斩首五百,北汉军调集了重兵西来,儿郎们这才退走。北汉赋税过重,百姓贫困不堪,从此役可见其虚弱,只要侯相兵发北汉。臣就率府州兵从侧翼牵制北汉军,破北汉易如是反掌也。”

  “先帝在世之时,曾订下过先北、后南、再北之计,先北即取幽燕十八州,再南下扫平南唐、西蜀等国。等到南方平定,就能集全国之力,与北方强敌契丹殊死一战。”

  “契丹是大周朝最大的强敌,北汉纯粹是跳梁小丑。随时可灭,现在暂且留下北汉,主要目的是让大周和契丹之间有一个缓冲之地,以利于大周军全力南征。”

  折德扆脸上露出一丝激动之色:侯大勇将国之大策悉数告之,这些何等地信任,何等地荣耀。

  侯大勇正色道:“南征之时,府州位置极为重要,折节度肩上的担子重如泰山。不过,你也并非孤立无援,黑雕军一部已经占据了乌梁素海,开始着手修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