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南下之路(八)
�们很难彻底消灭他们,反而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这可是兵家大忌。”

  李筠拖长声音又道:“更何况,统领周军援军的是侯大勇,侯大勇屡败契丹军,是大周不世出的名将,和他对阵,我没有丝毫把握,刘将军纵然神武,恐怕也难以占到上风。”

  刘继业在北汉军中,向来以骁勇著称,太原城内已有刘无敌之称,他向来看不上大周军队,听到李筠之言,脸上露出了明显的不屑之色,刘继业冷笑数声,“哼,不过是三万大周军,以三万对三万,我定然会将其杀得片甲不留。”

  听了刘继业地话,李筠脸上露出激动神情,道:“刘将军骁勇无敌,你定然能够击败漳水河南岸的周军,你渡河之时,我就让儿郎们不分昼夜地进攻磁州,就算是搭人梯,也要把磁州城拿下来。”又保证道:“我立刻命令军需官将刘将军所部粮草辎重补齐,就算是我们不吃饭,也要保证北汉军的粮草供应。”

  刘继业高声道:“好,就这样一言为定,我渡河而击,李将军加紧攻城,以半月为期,彻底打跨周军,在寒冬到来之时结束战事。”说完这句话,刘继业拱手道:“告辞了。”

  出门之际,刘继业在心中冷笑道:“等击败周军,随时可以取你性命。”选择渡河而击,并非完全是李筠所激,他也是由于部队特点提出的对策,他所率三万人马,都是长期和契丹军作战的精税之士,这些军士长于野战,却拙于攻城,刘继业作为一名将军,实在不愿意让这些精税人马去攻打磁州这样的坚城,他拥有在野战中能够击败任何一支周军的信心。

  而且,这也符合北汉的利益,北汉和大周是世仇,帮助敌人地敌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长久以来的国策。

  刘继业在大门处冷笑之时,李筠一直笑眯眯的表情猛然间消失了,他露出如刀子一般冷酷表情。

  这数年来,大周军南征北战,为了防止北汉军趁火打劫,特意加强了潞州军,潞州军由此得到了长足发展,李筠手下最精锐的铁都卫,足足有三万人,另外还有完成了基本训练的六万团结兵,正是由于有了如此实力,在柴荣、范质、赵匡胤相继死后,李筠也就有了问鼎之心。

  李筠和李重进多次联络,几乎同时以“清君侧”地名义起兵,若战事能持续一段时间,李筠相信,至少还有三、四名节度使会举起“清君侧”的大旗,这样一来时局必乱。

  乱,就是极好的机会,因此,李筠并不怕战事久拖。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北汉和大周都是李筠的敌手,北汉弱,大周强,李筠因此选择了同北汉联盟,如今北刘继业和侯大勇就要拼个鱼死网破,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李筠最愿意看到地局面。

  傍晚时分,北汉军营悄悄打开,一支人马沿着漳水河向上游开进,很快就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在漳水河南岸,三万大周军分成了三个互为犄角的集团,王腾骧率领的后军拥有不少的运粮车,这些运粮车全部集中在一起,和栅栏、鹿角一起,构成了漳水河南岸的周军防线。

  石守信率领的前军以步兵为主,位于漳水河上游约一里的一个几字形弯道处,这里水浅,随时可以作为步军突击的渡口,石守信部是攻击步军,配备了大量地脚踏弩弓。

  侯大勇则亲自率领约四千骑兵,驻扎在前、后军集团的后部一里处,这是退入大周的一道重要通道,侯大勇在此构筑了坚实的阵地。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