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二章
问,便道:“子充兄言论,卑职觉得有道理。”
刘子羽知道下一个要问他,主动道:“且不论国威军威,单就川陕而言,若不还以颜『色』,只怕将来是非不断。”
刘光世神情越发阴沉,又看向主管机宜吴拱,本也想问问他。但还是看了一眼之后,就此作罢,毕竟,此人在宣抚司的资历最浅。
幕僚都喊打,让刘光世左右为难。若说打,倒也是自己在军中树立威信的一个机会,但那得打赢才行,万一打输了,自己岂不是里外不是人?若说不打,下到鄜延将士,上到本司幕僚,都齐声请战,若强压下去,只怕引起这些人的不满,自己这个位置就算坐着,也不安稳。
思前想后,刘光世还是觉得,这个烫手山芋还是别接的好,推给朝廷吧。到时无论何种结果,都有朝廷在背后撑着。打定这个主意,他开口表态道:“本司眼下已无处置大权,此等大事,还是听行朝定夺。我即刻就上奏,对于鄜延将士,我的意见是,好生安抚,切不可在朝廷指示到达之前,作出过激的行为。公等以为呢?”
他这话说得体面,让人无法反驳,几位幕僚面面相觑,都不言语了。刘光世见状,便让他们散了去。到了中午休息时,刘光世邀约他们一齐用餐,张庆和吴拱推说有事,婉拒了,只让马扩和刘子羽前往。
“你笔轩子转得圆,将此间事详细写下,派人送到四川去。不要派旁人,只让李贯的儿子亲自跑一趟才好。”
四川,梓州,『射』洪县。
在县城的北面,涪江之滨,有一亭亭如华盖的灵山。名金华山,此山之所称“灵”,有两个原因。其一,山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由梁武帝下诏敕建,名“金华观”,此山因这观而得名。后来又于唐代重建,改名“九华观”。本朝英宗治平二年,下诏改名为“玉京观”。观内依次有灵祖殿、『药』王殿、东岳殿、祖师殿、三清殿等。奉祀真武大帝为正神。
但是,『射』洪本地百姓,却极其信奉“灵祖殿”内供奉的一位神仙。本地人尊称为“灵官菩萨”,其实就是道教中的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与佛教中的韦驮相似。但是本地人更愿意相信,这位王灵官是『射』洪土生地长的神仙,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真武大帝和其他神仙是要虔诚礼拜的,但真遇上事,还得求这位王灵官。因此,玉京观多年来一直是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除了玉京观和神仙们,此山还有一个灵处。那便是位于后山顶上的一处颇显简陋的小院。刘禹易写《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厮是陋室,唯吾德温”。
这话用在金华山再贴切不过。山不高,因有王灵官,便远近知名。山脚下涪江亦不深,却传说每年二月二,都可看到龙抬头。这后山顶上的小院虽然简陋,却因为它的主人而变得非凡。
你道这简陋小院的主人是谁?说起来有些久远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两句诗是这么说的,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他的意思是,唐朝文风盛行,是因为“子昂”的开创。
这个子昂,不是徐卫徐子昂,而是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他便是『射』洪人,算是本地豪门。年少时,任侠使气,说得通俗点呢,就是混过。直到十七八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他在这金华后山顶上,修了一座小院,终日在这里苦读诗书,终于学有所成,在二十一岁时入京赴考,高中进士,后来更成为一代大家。便是千百年后,不�
刘子羽知道下一个要问他,主动道:“且不论国威军威,单就川陕而言,若不还以颜『色』,只怕将来是非不断。”
刘光世神情越发阴沉,又看向主管机宜吴拱,本也想问问他。但还是看了一眼之后,就此作罢,毕竟,此人在宣抚司的资历最浅。
幕僚都喊打,让刘光世左右为难。若说打,倒也是自己在军中树立威信的一个机会,但那得打赢才行,万一打输了,自己岂不是里外不是人?若说不打,下到鄜延将士,上到本司幕僚,都齐声请战,若强压下去,只怕引起这些人的不满,自己这个位置就算坐着,也不安稳。
思前想后,刘光世还是觉得,这个烫手山芋还是别接的好,推给朝廷吧。到时无论何种结果,都有朝廷在背后撑着。打定这个主意,他开口表态道:“本司眼下已无处置大权,此等大事,还是听行朝定夺。我即刻就上奏,对于鄜延将士,我的意见是,好生安抚,切不可在朝廷指示到达之前,作出过激的行为。公等以为呢?”
他这话说得体面,让人无法反驳,几位幕僚面面相觑,都不言语了。刘光世见状,便让他们散了去。到了中午休息时,刘光世邀约他们一齐用餐,张庆和吴拱推说有事,婉拒了,只让马扩和刘子羽前往。
“你笔轩子转得圆,将此间事详细写下,派人送到四川去。不要派旁人,只让李贯的儿子亲自跑一趟才好。”
四川,梓州,『射』洪县。
在县城的北面,涪江之滨,有一亭亭如华盖的灵山。名金华山,此山之所称“灵”,有两个原因。其一,山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由梁武帝下诏敕建,名“金华观”,此山因这观而得名。后来又于唐代重建,改名“九华观”。本朝英宗治平二年,下诏改名为“玉京观”。观内依次有灵祖殿、『药』王殿、东岳殿、祖师殿、三清殿等。奉祀真武大帝为正神。
但是,『射』洪本地百姓,却极其信奉“灵祖殿”内供奉的一位神仙。本地人尊称为“灵官菩萨”,其实就是道教中的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与佛教中的韦驮相似。但是本地人更愿意相信,这位王灵官是『射』洪土生地长的神仙,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真武大帝和其他神仙是要虔诚礼拜的,但真遇上事,还得求这位王灵官。因此,玉京观多年来一直是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除了玉京观和神仙们,此山还有一个灵处。那便是位于后山顶上的一处颇显简陋的小院。刘禹易写《陋室铭》,说“山不在高,有仙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厮是陋室,唯吾德温”。
这话用在金华山再贴切不过。山不高,因有王灵官,便远近知名。山脚下涪江亦不深,却传说每年二月二,都可看到龙抬头。这后山顶上的小院虽然简陋,却因为它的主人而变得非凡。
你道这简陋小院的主人是谁?说起来有些久远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两句诗是这么说的,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他的意思是,唐朝文风盛行,是因为“子昂”的开创。
这个子昂,不是徐卫徐子昂,而是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他便是『射』洪人,算是本地豪门。年少时,任侠使气,说得通俗点呢,就是混过。直到十七八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他在这金华后山顶上,修了一座小院,终日在这里苦读诗书,终于学有所成,在二十一岁时入京赴考,高中进士,后来更成为一代大家。便是千百年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