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章 认清形势 站对位置
保,然北夷觊觎之心不消,将来必要再战。西军处在这个位置,不能将自己置于两面受敌之地。你此去,替我,转告辽军,这是朝廷意思。”徐卫神情严肃。

  马扩不用揣摩,也明白上峰的用意,当下道:“卑职晓得,这是朝廷的意思,并非大王本意。一定向契丹人说清楚。”

  “舍此之外,我们借给契丹人的河西四州,仍旧由他们统领,还有借给萧合达的地盘,也不会追讨。总而言之一句话,除了朝廷要废止同盟之外,其他一切如旧,让契丹人不必担心。这一点,我徐九,可以保证。”徐卫道。

  “是,卑职记住了。”马扩应道。可想想,心里始终觉得不甘,忍不住抱怨道“大王,杭州是怎么想的?为区区一山东,竟摒弃同盟,须知,只要我们与契丹人联手,女真人是无论如何不敢再大规模南下的。”

  徐卫一声冷笑:“这世上没有笨人,杭州的人不比你我蠢,只不过考虑的东西不同罢了。你想着保家卫国,人家还嫌你多事。行了,这些屁话不多说,你明天就北上吧。”

  马扩告辞而出。

  徐卫仍旧坐在原位没动,这件事情,他虽然不爽,可他不怪他六哥,也不怪折彦质,甚至不怪皇帝。在他看来,议和非但是人为,也是形势所致。只是加上摒弃同盟这一条,实在是欠考虑。

  以目前态势来看,皇帝是想用徐家和折家来互相掣肘,避免徐家一家独大。作为徐家一员,他想抽身事外,显然是不行。不过,川陕远离中枢,地处边陲,朝中政治斗争的影响不能说没有,但风吹到川陕,力度已经不大了。现在该作的事,仍旧是强化自己对川陕军政的控制。如此一来,也是支援六哥在朝中的行动。毕竟,有我徐卫坐镇川陕,统率西军一天,任何人都要考虑到要拿了徐良,得看清楚他背后站着的这些堂兄弟。

  宋辽联盟的终结,可能还上升不到“一个时代的完结”这种高度。不过,此次变故,有两个人深受其利。

  一个是权淮南宣抚使刘光国,宋金和约缔结后,他就成了议和的首功之臣。一些揣摩上意的人在朝中为他大唱赞歌,并声称山东得以光复,而且兵不血刃,这比靠武力收复更加可贵,应该要大加封赏。

  皇帝正是这么想的,只不过,这事绕不开『政府』,绕不开折彦质和徐良两位宰相。于是假惺惺的让中书讨论怎么封赏刘光国。

  说句老实话,要论不待见刘光国,折彦质比徐良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光国有几斤几两,他这个南方宋军统帅比徐良更清楚。可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皇帝的老丈人,麟王早就听说了刘光国想郡王爵位这件事,因此明确表态,刘光国可“疏王爵”。

  徐良虽然被分了权,但他的势力仍然庞大,朝中仍在大量的追随者,要把这事情拦下来,不是没有可能。但他现在不能这么作,此时当行韬晦,以待有变。于是也表示同意,几方过场一走,赵谨就下诏,册封老丈人为“北海郡王”。

  大概也是知道老丈人这郡王爵位不是靠真刀真枪挣下的,因此在册封诏书中又说明,刘光国这个郡王,位在何灌徐卫这两位郡王之后。可哪怕就是这样,刘皇后都还觉得不爽,我是中宫之主,母仪天下,我的父亲,怎么还位在一军汉之后?这一点,皇帝就不得不对她讲,徐卫是浴血疆场,大小百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靠战功累积起来的王爵,不可轻视他。刘凤娘这才作罢。

  另一个受益的人,就是金国的右丞相完颜亮。他因为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