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公孙策妙语诓伴当展熊飞南下讨三宝〔上〕
br />   “弟兄们,今儿关饷,晚些去街边打几角酒,炒两个菜来,一齐回院里热闹热闹。”一新人乐呵呵提议。

  “啊?今天十五?”潘盼捧着大撂试卷正要转进内屋,一个不留神,乐极生悲,脚底下被门槛暗算,卷子从怀中飞出,哗啦啦散了满地。

  明礼院的司务是个五十多岁的干瘪老头,听得响声忙不迭跑出来看,又见着狼藉遍地,气得一蓬山羊胡子不住颤动:“该打的毛燥猴子!事情不好好做,满脑子吃喝。我说你们啊,有出息也不大……”一边儿埋怨一边拾起一张卷子,掸了掸浮灰,心疼直叫唤,“都是一甲的卷子,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众人赶紧过来帮着拾掇,一个长相机灵的小个衙役嘻皮笑脸出声:“夫子,您老说得还真对。咱们要是有出息就去答卷子考状元了,哪能在这帮您收拾卷子呢。”

  司务老头板着脸唬弄他们:“一群刁皮猴儿蛋,今儿在要浪工,回头禀告主簿大人扣你们饷银!”话虽吓人,口气却不似上来严厉。

  “哎哎哎,你们快来看呐,咱手上的是张状元卷咧!”忽而有人大呼小叫起来。

  “是么?是么?”众人蜂拥而上,七嘴八舌个不停。

  “这字儿写得真好!”

  “啧啧,还有朱批咧!”

  “咦?司务大人,听说京城里有‘榜前捉婿’的习俗,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啊?”有人问道。

  一听说皇榜、状元,某人就联想到家喻户晓的陈世美,“啥,啥‘榜前捉婿’?”潘盼的好奇心又蠢蠢欲动开来。

  “‘榜前捉婿’就是发榜的时候捉女婿喽。听人说呀,明礼院清心堂张皇榜的时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哪家有未出阁的小姐,家里的兄长亲戚都会拉上媒妁早早守在楼下,专等看榜的学子,有叫中的,便哄上去说亲,常有几户争抢一位学子大打出手的。”一人眉飞色舞比划着,仿若现场亲历过一般。

  潘盼听了倒抽气儿:整一强抢民男么,这民风够剽悍!

  周司务慢条斯理摆手:“那些都是谣传。‘榜前捉婿’的习俗是有,但人家大都是早订过亲的。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双喜临门,岂不美哉?”

  “噢……”众人慨叹一阵,各自散了。

  酉时领过一吊钱下班,潘盼心里挺美:这府衙和县衙就是没得比,试用期的工资都要高上一倍……推掉数项娱乐活动,她折回小屋藏好工资,心情忐忑坐等杨白劳登门。

  大半个时辰了吧?咋还不来咧?难不成被高利贷吓跑了?她兀自在屋里边转圈,不时趴窗边朝院门口瞅瞅。

  正郁闷着,“噗噗”两声门环响,清脆悦耳,传到潘盼耳内,就跟那银子叮咚似的。她飞奔过去开门,两扇对拉,头朝外一伸,看清来人,又缩回来,结巴道:“怎……怎么是您啊?”

  公孙策细眉一挑,捋须轻笑:“小潘,好久不见。”

  潘盼忙将他请进屋子,续上茶水,心内一个劲嘀咕:别是那猫儿反悔了,向竹子精揭发咱放高利贷吧?

  “主簿大人,有事找小的,派个人支会一声行了,这亲自登门,小的受不起啊。”她提心吊胆开口。

  “小潘,你我相熟,又何必拘些俗礼。”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