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黎赛留!!
:“费迪南德就拜托给你了,至于怎么处置她们……你看着办吧!”
一旦他撒手归天,托斯卡纳的权力必然会落到他的母亲和妻子手里。前车之鉴摆在那里,他显然不想让法国发生的一切在托斯卡纳重演,必须未雨绸缪的做一些准备。
一万多萨累佣兵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的公主倒不敢轻举妄动。但洛林的克里斯廷却是一个麻烦,毕竟作为美第奇家族辈分最高的人,她拥有着托斯卡纳王位继承人成年前的绝对监护权。
托斯卡纳从来都不是一个集权国家,王室、教会、议政团、贵族和商人都有发言权。相比之下,同样一盘散沙的萨累则显得简单的多。从内心来讲,董南是不想掺和进去的。但双方之间的合作,又由不得他袖手旁观。
话题太过沉重,二人不约而同的保持着沉默。这时候,两只鸽子在头顶上盘旋了一圈,随即俯冲了下来,“咕咕咕”的钻进了前甲板上的鸽笼。
随行的情报局人员早就守候在那里,从值星官手上接过信件就钻进艉楼,迫不及待地翻译起马赛联络站发来的消息。
鸽子一只接一只的飞了过来,科西莫突然笑了,“不就是一个主教吗?为他劳师动众,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玛丽王太后的邀请函,是由一位刚在罗马声名鹊起的神职人员转交的。而董南从马赛上岸后,也将由从佛罗伦萨匆匆赶来的那位神职人员陪同。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赛留这个名字很长,长到董南记了三天才记住。但最后的那三个字,他早穿越前就如雷贯耳。当然,这完全得益于一位葬在先贤祠的伟家----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里,红衣主教黎赛留是个脸谱式的反派头目,在董南眼里可能还没有对米莱迪给人的印象深刻。
然而,那始终是一本小说,并不是严谨的历史。就像不能用《倚天屠龙记》为依据来评价朱元璋一样,也不能把《三个火枪手》当成法国历史入门。
毕竟事实上,如果比较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性,黎赛留是当之无愧头把交椅。甚至有人说:若没有黎赛留,就没有现代法国。
“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在《政治遗嘱》中,黎赛留曾如此自豪地宣称。
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在国内,他打压教会和贵族势力,使君权达到巅峰;在国外,他极具前瞻性地成为现代外交第一人,为削弱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在追求一个强大国家的道路上,身为教士的黎赛留肯定多次违反教条、教会利益乃至俗世道德。终于使法国在混乱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面对衰落的西班牙和陷入分裂的德国而坐享其成。
正是因为他秉持君主权力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才带领一盘散沙的法国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封锁和教会的控制,在劲敌环伺的欧洲打造出了强有力的中央**政体,留给“太阳王”路易十四一个绝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玩弄权术不可避免,外交手腕耍得不少,镇压民众毫不留情,打压异己是家常便饭,控制舆论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有人说正是他发明了新闻审查制度。
因此说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怕是不冤枉。但要如小说和电影中一般,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个人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则大大有悖于史实。所以如果三个火枪手和达泰尼昂总是给他捣乱的事儿是真的,那到底是�
一旦他撒手归天,托斯卡纳的权力必然会落到他的母亲和妻子手里。前车之鉴摆在那里,他显然不想让法国发生的一切在托斯卡纳重演,必须未雨绸缪的做一些准备。
一万多萨累佣兵在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的公主倒不敢轻举妄动。但洛林的克里斯廷却是一个麻烦,毕竟作为美第奇家族辈分最高的人,她拥有着托斯卡纳王位继承人成年前的绝对监护权。
托斯卡纳从来都不是一个集权国家,王室、教会、议政团、贵族和商人都有发言权。相比之下,同样一盘散沙的萨累则显得简单的多。从内心来讲,董南是不想掺和进去的。但双方之间的合作,又由不得他袖手旁观。
话题太过沉重,二人不约而同的保持着沉默。这时候,两只鸽子在头顶上盘旋了一圈,随即俯冲了下来,“咕咕咕”的钻进了前甲板上的鸽笼。
随行的情报局人员早就守候在那里,从值星官手上接过信件就钻进艉楼,迫不及待地翻译起马赛联络站发来的消息。
鸽子一只接一只的飞了过来,科西莫突然笑了,“不就是一个主教吗?为他劳师动众,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玛丽王太后的邀请函,是由一位刚在罗马声名鹊起的神职人员转交的。而董南从马赛上岸后,也将由从佛罗伦萨匆匆赶来的那位神职人员陪同。
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赛留这个名字很长,长到董南记了三天才记住。但最后的那三个字,他早穿越前就如雷贯耳。当然,这完全得益于一位葬在先贤祠的伟家----大仲马。在《三个火枪手》里,红衣主教黎赛留是个脸谱式的反派头目,在董南眼里可能还没有对米莱迪给人的印象深刻。
然而,那始终是一本小说,并不是严谨的历史。就像不能用《倚天屠龙记》为依据来评价朱元璋一样,也不能把《三个火枪手》当成法国历史入门。
毕竟事实上,如果比较小说中出现的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性,黎赛留是当之无愧头把交椅。甚至有人说:若没有黎赛留,就没有现代法国。
“我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国王崇高;我的第二个目的是使王国荣耀”,在《政治遗嘱》中,黎赛留曾如此自豪地宣称。
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在国内,他打压教会和贵族势力,使君权达到巅峰;在国外,他极具前瞻性地成为现代外交第一人,为削弱对手无所不用其极。在追求一个强大国家的道路上,身为教士的黎赛留肯定多次违反教条、教会利益乃至俗世道德。终于使法国在混乱的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面对衰落的西班牙和陷入分裂的德国而坐享其成。
正是因为他秉持君主权力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才带领一盘散沙的法国突破哈布斯堡家族的封锁和教会的控制,在劲敌环伺的欧洲打造出了强有力的中央**政体,留给“太阳王”路易十四一个绝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玩弄权术不可避免,外交手腕耍得不少,镇压民众毫不留情,打压异己是家常便饭,控制舆论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甚至有人说正是他发明了新闻审查制度。
因此说他阴险狡诈、冷酷无情怕是不冤枉。但要如小说和电影中一般,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个人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则大大有悖于史实。所以如果三个火枪手和达泰尼昂总是给他捣乱的事儿是真的,那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