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世事如棋局
�忠是奸,一试便知,若其真有叛心,晚叛不如早叛,朝廷也免得养虎为患,让杨波变成第二个祖大寿。”
杨文岳想了想道:“朝廷对祖大寿尚且优容待之,眼下八旗精锐尽在羊官堡与杨波对峙,朝廷为何如此亟不可待?一旦得知后院起火,杨波必然效仿广宁守备石延柱故事,举城投鞑以期自保,骠骑军原本战力无双,如果与后金合兵一处,一路取山海,一路反攻山东,我大明危亦!只能徐徐而图之,或控制粮饷供给,或收买分化,此釜底抽薪之计断不可行,老夫明日便上疏陛下分说此事……”
骆养性笑了笑,起身堪堪而谈道:“杨大人接任登莱巡抚已有半年之期,收买了何人?分化了何人?断绝粮饷后旅顺可有内乱?徐徐图之?杨大人可有何建树?”
杨文岳赫然不能回答,骆养性又道:“杨大人的担忧也是对的,不过朝廷已有万全应对之策,根据锦衣卫收集到的消息,杨波此人素仇鞑奴,不到最后不会轻易投鞑,所以羊官堡之战只有两个可能,或鞑奴久攻不下,无奈退兵,或重现大凌河之战翻版,杨波所部惨败,但无论哪一个结果都是咱们的机会。”
看到杨文岳疑惑的颜色,骆养性突然问道:“山东总兵刘泽清所部奉旨救援羊官堡,下官想问问,刘泽清现在到了哪里?”
杨文岳摇头道:“此人一贯贪生怕死,朝廷数次下旨命他救援辽南,都被他用各种花言巧语推脱了,这次也是用同样的借口,抱病不出,一直窝在衮州不肯开拔,此人却是山东巡抚朱大典治下,本官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杨文岳一边解释,突然明白了骆养性的意思,惊讶道:“难不成各位大人看上了这营兵马?”
骆养性点头:“刘泽清此人并非无能之辈,己巳之变时曾领兵坚守三屯营数月,鞑奴四面围攻不下,可见此人颇有些胆略,曹老公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以奉旨救援之名入驻旅顺,目前杨波将旅顺精锐抽调一空,刘泽清等正好乘虚而入鸠占鹊巢,一面安抚当地的百姓,同时牢牢盯着羊官堡伺机而动”
杨文岳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半响后才道:“万一杨波放弃羊官堡回师旅顺,刘泽清所部数千人完全不是对手,奈何?”
骆养性没有回答,一直在边上倾听两人对话的右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的杨嗣昌突然接口道:“那就不让杨波回旅顺!”
看到杨文岳惊讶的样子,骆养性笑到:“这釜底抽薪之计就是出自杨嗣昌杨大人的手笔,不如请他来说说吧?”
杨文岳望着这个本家,心里惊骇不已,当年杨鹤招抚山陕流寇不成反被当了替罪羊。或许崇祯帝对其心怀内疚,对杨鹤之子杨嗣昌一直青眼有加,从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又外放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巡抚永平。后来又和严坤之竞争蓟辽总督失败,但官运更加昌隆,在崇祯帝心目中红得发紫,短短数年已经爬到了右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的位置,不比当年总督三边的杨鹤差多少,朝廷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他下一步就是接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的位置。
杨嗣昌哈哈一笑,对杨文岳道:“咱们老杨家可算人才辈出啊,咱们二杨商议着对付另一杨,日后或能传出一段佳话亦未可知呢?”
杨文岳敷衍的赔笑几声,有些忐忑的等着下文,从本意来说他并不太乐意对付杨波,杨波固然跋扈。但什么功劳都少不了他一份,如今文贱武贵,手底下没有了能立功的大将,他杨文岳迟早会被朝廷
杨文岳想了想道:“朝廷对祖大寿尚且优容待之,眼下八旗精锐尽在羊官堡与杨波对峙,朝廷为何如此亟不可待?一旦得知后院起火,杨波必然效仿广宁守备石延柱故事,举城投鞑以期自保,骠骑军原本战力无双,如果与后金合兵一处,一路取山海,一路反攻山东,我大明危亦!只能徐徐而图之,或控制粮饷供给,或收买分化,此釜底抽薪之计断不可行,老夫明日便上疏陛下分说此事……”
骆养性笑了笑,起身堪堪而谈道:“杨大人接任登莱巡抚已有半年之期,收买了何人?分化了何人?断绝粮饷后旅顺可有内乱?徐徐图之?杨大人可有何建树?”
杨文岳赫然不能回答,骆养性又道:“杨大人的担忧也是对的,不过朝廷已有万全应对之策,根据锦衣卫收集到的消息,杨波此人素仇鞑奴,不到最后不会轻易投鞑,所以羊官堡之战只有两个可能,或鞑奴久攻不下,无奈退兵,或重现大凌河之战翻版,杨波所部惨败,但无论哪一个结果都是咱们的机会。”
看到杨文岳疑惑的颜色,骆养性突然问道:“山东总兵刘泽清所部奉旨救援羊官堡,下官想问问,刘泽清现在到了哪里?”
杨文岳摇头道:“此人一贯贪生怕死,朝廷数次下旨命他救援辽南,都被他用各种花言巧语推脱了,这次也是用同样的借口,抱病不出,一直窝在衮州不肯开拔,此人却是山东巡抚朱大典治下,本官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杨文岳一边解释,突然明白了骆养性的意思,惊讶道:“难不成各位大人看上了这营兵马?”
骆养性点头:“刘泽清此人并非无能之辈,己巳之变时曾领兵坚守三屯营数月,鞑奴四面围攻不下,可见此人颇有些胆略,曹老公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以奉旨救援之名入驻旅顺,目前杨波将旅顺精锐抽调一空,刘泽清等正好乘虚而入鸠占鹊巢,一面安抚当地的百姓,同时牢牢盯着羊官堡伺机而动”
杨文岳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半响后才道:“万一杨波放弃羊官堡回师旅顺,刘泽清所部数千人完全不是对手,奈何?”
骆养性没有回答,一直在边上倾听两人对话的右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的杨嗣昌突然接口道:“那就不让杨波回旅顺!”
看到杨文岳惊讶的样子,骆养性笑到:“这釜底抽薪之计就是出自杨嗣昌杨大人的手笔,不如请他来说说吧?”
杨文岳望着这个本家,心里惊骇不已,当年杨鹤招抚山陕流寇不成反被当了替罪羊。或许崇祯帝对其心怀内疚,对杨鹤之子杨嗣昌一直青眼有加,从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又外放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巡抚永平。后来又和严坤之竞争蓟辽总督失败,但官运更加昌隆,在崇祯帝心目中红得发紫,短短数年已经爬到了右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的位置,不比当年总督三边的杨鹤差多少,朝廷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他下一步就是接任兵部尚书张凤翼的位置。
杨嗣昌哈哈一笑,对杨文岳道:“咱们老杨家可算人才辈出啊,咱们二杨商议着对付另一杨,日后或能传出一段佳话亦未可知呢?”
杨文岳敷衍的赔笑几声,有些忐忑的等着下文,从本意来说他并不太乐意对付杨波,杨波固然跋扈。但什么功劳都少不了他一份,如今文贱武贵,手底下没有了能立功的大将,他杨文岳迟早会被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