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朝议
�下,一旦过于逼迫,难保登莱糜烂之事重现,二则建奴退兵不久,宣、大一带兵马折损颇多,如大同,保安,山海关等处,如果围剿时日过久,京畿各处动荡不安,其三,仅听倪宠一面之辞实难服众,眼下旅顺杨波正与八旗精锐在羊官堡对峙,若是得知昌平兵变之事,万一有团练营家属等激愤之下做出不测举动,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崇祯帝沉吟不语,谢升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原本他只是让曹化淳安插亲信接管团练营,倪宠固然行事鲁莽,但团练营不尊朝廷法度,在两营兵马的威胁下居然敢起兵叛乱,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眼下事情闹大了想捂也捂不住,更何况羊官堡鏖战正酣,朝廷该如何安抚杨波所部?

  就在崇祯帝犹豫不定的时候,昌平总兵巢丕昌的急报又到了,巢丕昌在急报中称,事发时他正在华城永安营驻地,得知昌平动乱后带兵急赶至永安,但城门紧闭,城头火光冲天,杀喊声不绝于耳,大明在景泰元年昌平县以东八里筑永安城,不久又在永安城南新建一城,两城连在一起,周长十里余,城高三丈五尺,巢丕昌带着三千老弱病残在城外急的跳脚,却没有任何办法,巡抚赵悦,昌平兵备佥事张肇坤,户部主事王桂,判官王禹佐、胡惟弘,守陵总管太监王希忠等都陷在城内生死不知,巢丕昌看到城头不断有神枢营士兵的尸体被扔下来,知道恐怕出了天大的乱子,可他除了跳脚外进退无门,只好派人飞报京师。

  听完急报后,崇祯帝虽然大骂巢丕昌昏庸无能,巢丕昌领永安营驻守昌平八里外的华城,居然到现在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份急报里面没有任何有用的话,为自己吹嘘倒是占据了大部分篇幅,但崇祯帝也不好挑他的错,便点头道:“巢丕昌忠勇可嘉,可命他就近扎营,一面派人入城打探消息,有任何异动则飞报京师”

  等传旨的人走后,何吾驺出列道:“昌平距京师不过半日,为以防万一。陛下可令京师戒严,调三大营严防。另外昌平之乱当需速断,亦不可任由战事弥散他处。”

  崇祯帝背着手走了几步,沉声道:“传旨!命京营副总兵王朴率五军,神枢,神机余部戒严京师,太监马云程分守,司礼太监吕直提督勇卫营,太监孙维武分守。司礼太监魏国领四卫守天寿山,御马太监邓良辅为分守,以曹化淳为提督,巡城阅军,以兵部右侍郎王肇坤为副提督,急调密云、顺义、怀柔、良乡等处兵马齐聚昌平……”

  崇祯帝想了想,又道:“……命内中军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太监杜勋监视居庸关,高起潜兼监两镇暨内臣提督,前锋总兵祖大寿为提督,同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属起潜,另大同总兵曹文诏待罪。归代宣大总督卢象升节制调遣,其余保安,蓟辽,天津各路严防死守,决不许团练营流窜出逃。”

  分派完毕。看到太监奉旨出殿,崇祯帝心下稍安。望了望沉默的满朝文武道:“京畿一带重兵云集,朕也不怕团练营飞上天去,对其是抚,是剿?众爱卿还是商议个章程出来吧?”

  张凤翼垂头不敢做声,与自信满满的崇祯帝不同,他心里知道这些所谓的重兵是什么情况,好比拿京营来说,纸面上三大营编制有十万多人,实际上京营早成为京师权贵的禁脔,兵额都被瓜分一空,除了勇卫营和四卫营还有些战斗力外,六万中能战者不过区区千余人,虽然他一力主抚却不敢出头,登州平叛后罢黜,流放了一大批主和人员,连巡抚孙元化都被杀了头,有这个前车之鉴虽然敢轻易开口?

  见众人都不吭声,左都御史唐世济出列道:“陛下,倘能招抚团练营,则朝廷幸甚,天下幸甚,只是臣却要问问,昌平兵变,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