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平地惊雷
��是杨波一手提拔,这些人不知底细,皇爷爷有心要用,但用起来还要慎重才好。”

  崇祯帝脸色冷淡,道:“若是有心怀二心者,可令倪宠便宜行事!”

  出了宫门,曹化淳让身后的小宦官远远跟着,自己一个人在前面踱步沉思,崇祯帝想征调旅顺团练营驻京师,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事前居然没有得到任何消息,这让他有些恍惚,崇祯帝的心思很清楚,大明朝并不像唐代的节度使,防范武将的制度是无可指责的,但现在杨波割据辽南,这一路化外之地,加上能与奴酋八旗抗衡的力量,这就不能不让崇祯帝害怕了,可又是谁给崇祯帝献了这么一个短视的计策呢?杨波还在于皇太极对峙,这个时候背后下黑手会让天下人怎么看?何况这吃相也太难看了,连曹化淳都觉得不妥,崇祯帝似乎并没有考虑到,或许考虑到了却并不在意?

  想到这里,曹化淳对身后一个宦官招了招手,小声吩咐道:“托小王公公问问,看看这几曰都有那些地方的密奏上呈,特别是和旅顺有关的?”

  那个宦官点头,曹化淳沉吟片刻又道:“安排一下,这几曰咱家要和首辅见个面。”

  看到宦官转身欲走,正准备钻进马车的曹化淳突然叹口气道:“算了,不用安排了……”

  ……

  十一月六曰,被围半月的羊官堡没有太多的消息传回来,虽然御史给事中上蹿下跳的弹劾辽镇祖大寿,可是辽镇静悄悄的毫无反应,根本没有出兵的打算,朝廷上下对大凌河之役记忆犹新,辽南无兵可调,山东刘泽清和天津水师也是一天一个花样,反正就是拖延,眼看着羊官堡又将是大凌河的翻版,一时间京师上下人心惶惶,恐怕这一次大明唯一能与鞑奴抗衡的杨波所部又将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十一月八曰,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气氛下突然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传来,驻昌平的旅顺团练营发生叛乱!这个消息在京畿一带以超过哨骑的速度传播着,一时间朝廷上下都把目光从流寇,羊官堡等处转向了昌平,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杨波所部正在与八旗抗衡,怎么入援京畿的团练营会叛乱呢?

  温体仁告病闭门不出,兵部张凤翼哭丧着脸,在朝议上一声不吭,又过了两天满朝文武得知了一些模糊的信息,京营副将倪宠上疏称,团练营军纪败坏,焚毁民宅,就是歼*银妇女,昌平百姓多有怨言,倪宠奉命整顿,不想团练营抗旨不尊云云。

  倪宠奏疏一道,满朝哗然,众人心里惊异不定,多有传闻旅顺各营军纪森严,从无劫掠百姓的事情发生,众人一想到倪宠是京营副将,除了崇祯帝亲信太监曹化淳,还有谁能调得动倪宠?有脑子转得快的人一想到温体仁告病不出,立刻明白了事情缘由。

  崇祯帝勃然大怒,正要与众人商议如何处置,倪宠第二封上疏又到,说他见团练营蠢蠢欲动,为了震慑群小他已经把千总郑三省就地斩首示众,倪宠上疏称他正带领神枢、神机营正在弹压鼓噪士兵,并弹劾监军宗元方昏庸无能,带兵无方等。

  满朝文武这些开始觉得不对劲了,这本上疏完全没有真凭实据,通篇都是据闻,具报等,唯一能称得上证据的还是倪宠称千总郑三省桀骜不驯,在倪宠请出圣旨后居然抗命不尊,不肯交出兵权,但这都是倪宠自说自话,死无对证,杀几个团练营将官并不值得众大臣惊讶,但团练营可是入援京畿的兵马,驻守昌平期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胡乱扣上抗旨不尊的帽子,岂不令天下各路勤王兵马心寒?再说团练营背后的杨波怎么处置?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