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5 风云起(十三)
�个派系互相争斗的结果,无论是哪个派系的官员先说出来,那都会受到其他人的攻击,所以不会有人这么不识相。

  但是。偏偏就有那种不识趣的人出现了。

  一轮鲜丽的红日,将紫禁城内照得一片辉煌。奉天殿偌大的广场内异常静谧。从丹墀到奉天门中间的道路两旁。肃立着盛装仪卫,一个个纹丝不动,如同石雕。油亮的铺地方砖,洁白晶莹的汉白玉栏杆,紫红色的高高宫墙,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琉璃瓦,金碧辉煌的奉天大殿,屋脊上栩栩如生的行人走兽……在丽日晴空下显得格外壮观,威严肃穆。

  辰时之后,皇帝退朝,王公大臣们纷纷鸦雀无声地退出奉天殿。殿院内只剩下肃立的仪卫,春风吹拂的旌旗,益发显得空荡、寂静。

  退朝之后,朱标在宫内女官的陪同下缓缓地步下丹墀。包女史躬身导驾,低声说:“躬请皇上登舆。”

  “罢了!”朱标一摆手,望也不望一眼,径地绕墙而行,朝后宫走去,包女史赶忙追上,同时向侍侯的侍卫、侍女们挥挥手,让他们离去。

  “皇上一定是生气了!”大家跟在一语不发、怒容满面的朱标身后,心里想,“恐怕是为了黄子澄奏本的事吧?”

  绕过奉天殿,径直朝乾清宫走去。包女史屏着声息紧随着。她入宫多年,深知皇上秉性,在这样火头上,谁也不敢多说一句话,凭着善于揣度皇上心理和多年来侍奉皇上的经验,包女史果然猜中了皇上发怒的原因。

  但是他只猜准了一半,朱标的震怒,固然因为告老归国的藩王府长史黄子澄劝谏皇上应早树太子威信,不可朝三暮四等等而触发,但还有一件事更让朱标愤恨。

  智光的筹谋,让朱标隐隐约约看到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无事生非的姚广孝,他没有想到佛教的人是如此执着,竟然用了自己的儿子作为筹码。当然,这是宾鸿看到事态发展之后所猜测的结果,没有任何迟疑,在接受大理寺审讯的时候,就公然开始揭露,他们这次之所以谋反,是因为北平法云寺主持,也是大明王朝太子的师傅智光这个老秃驴指使的,并列举了证据,以及智光邀约唐赛儿见面的书信等等,让大理寺哗然,也让大明朝野哗然了。

  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打断了朱标的计划,现在矛头指向太子,就算是朱标惩治智光,那么和太子也脱不了关系,这已经不是小问题了,如果纠缠下去,那就是太子私德的问题,而大理寺所奏宾鸿的供状如果属实,真是一个棘手的事儿。

  而在今日朝堂之上为这个事情争吵不休的时候。本来已经火药味颇浓的奉天殿,由内阁大臣杨荣呈上,由致仕藩王府长史黄子澄手书的奏折又传了上来。开始为太子辩护,这种辩护无疑是在油锅里撒了一把盐。更加激起了各派系的争吵。朱标心中快快不快,没等群臣奏事结束,便愤然离座退朝。

  走进乾清宫西阁,顾不得脱去龙袍,便走到御案前坐下,伸手从镀金笔架上取下一支工管狼毫。包女史急忙趋前揭开龙纹端砚,轻轻平放。研好墨,退至一边垂手侍立。朱标铺开印有黄龙暗纹的信笺,将狼毫在砚池里蘸了蘸,但是突然呆住了。悬腕不动,怔在了那里。

  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百思不得其解,智光和唐赛儿有勾结的事情,他早有听说,但是这次宾鸿也太激进了吧,在大理寺和刑部会审的情况下,竟然毫不遮掩的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让人连有掩饰的机会也没有。

  而且,智光邀约唐赛儿的书信是怎么在乱军之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