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风云起 八
  柚子小说 www.qzaxsh.com,最快更新臣权最新章节!

  是谁募集了这么一大批的货物走私,企图嫁祸于二皇子朱允炆,但又故意留下一些痕迹?

  军镇的兵卒路过凉州正好帮忙,真的可能事出偶然吗?赵保是在为谁效忠,暗地里却又是为谁效忠呢?郑隆去那里了?是被灭口,还是被隐藏起来做最后一击?

  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谜团,正如之前的朱尚炳遇刺一案,在背后涉及了很多人物,他们好像是在挑战朱标的耐心,也好像已经看清楚了皇帝不想杀人的心思,于是更是胆大一些,直接动用了很多人力、物力。想要用舆论的力量迫使皇上做出一些事情。

  朱标太明白了,这种事情在历朝各代以不同的面目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但是诸如此类的事情却永远不会杜绝。

  就算是自己废除了宦官制度又怎么样,现在只是一代而已,新兴的势力集团已经在大明朝堂之上出现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后面,各有自己的追随者,而每个追随者后面都有自己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句话在此时作为总结是最为恰当的。

  历史可以证明很多事情,但却很少能拿来作为借鉴对象,因为那都是一些失败的案例,记得朱标翻阅《洪武大典》,在朱元璋的一些思路里面,隐隐看出了他对国家大事的焦灼不安,他借鉴了唐宋时丞相成了权臣的历史弊端,费尽了心思割除了丞相的职司,但是却将所有的国家大事集中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了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但是子子孙孙却不能继承他的勤勉,还是要将国家大事托付给另外的人。于是造成了宦官之祸还有党争之局。

  再比如,朱元璋借鉴隋唐、蒙元时的藩镇之祸。于是大力的推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谁知道自己尸骨未寒,就爆发了所谓的靖难之役,而在百余年后,皇室后裔又成了国家的一大财政负担。

  国家大势,根本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就算是繁华经济的背后,总是隐藏着阵阵的痛楚。也根本没有给朱标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以至于朱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朱元璋这个没有念过书的皇帝。

  因为朱元璋没有任何顾虑。可以一直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比如说剥贪官的皮,做成稻草人挂在衙门旁边作为jing示,比如说屡屡操起大刀,砍向一切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和大明江山的人,哪怕是有一点点可能,朱元璋也不会放过。

  没有人敢忤逆朱元璋的意思,包括凭空多了六百年历史经验的朱标也是在其的威势下默默不出声。对其不敢有一点质疑。

  但是朱标不同,他从小的儒学所受到的教育使他不能轻易的拿起屠刀。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废除了很多酷刑,曾经还想到过废除死刑,将死囚全部都发往海外岛上做劳工。趁着也可以开发新的疆土。要不是反对之人太多,可能已经成功了。就算是这样,朱标仍是诏命。死刑只适合于谋反、叛国之罪,其他死囚皆改做流放海外。

  虽然回到做了那么久的皇帝。在很多事情上,朱标仍然遵循着仁君的规则去做事。不过有很多事。在集权的统治下,更加容易实行了而已。

  也就是如此容易,才让朱标渐渐放松了戒备,各种政策的陆续实行,加上大明上下现在表面的繁华,实际控制的广阔疆土,一切都让朱标陶醉在自己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