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 风云起(七)
,任何人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因为他们所演练的内容就是潜伏,军镇会派人寻找,找到了就视为演练失败,结果表明,演练是成功的,连军镇的巡查人员都找不到,更何况其他人,这又何来的事先安排呢?

  除非一个可能,那就是在去年已经安排好了,但是这个根本是无法预算的,存在的可能微乎其微。

  陕西按察司是协助海关进行春季严查的,但是在奏报中,却和内厂的密折内容有些冲突,他们接到海关的求援之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未发现当初的海关人员所乘的几十辆大车,也没有发现任何有指向二皇子和秦王的证据,所以只是在奏折中声称是少量商贾趁乱而为,海关内部有人听信传言而已,而且还有一个疑点,那就是凉州海关巡检使郑隆失踪了。这个关键人物的失踪,让所有人也不敢肯定当日事情的真相。

  秦王府的调查更是荒唐,朱有炖没有解释,只是送来了一份王府官吏的名单,要求和皇事院经历司中备案的想核对,证明了秦王府内至少十五年之内,没有赵姓之人存在,更不要说庶务总管这个还比较重要的位置了。

  而且庶务总管的职责乃是掌管膳厨典厨,管理内库、管理书信,以及负责藩王及其子女的教育,一般不会出秦王府所在的城市,所以秦王也根本不会派遣庶务总管去出远门,在之前有太监担任的时候是如此,换成寻常人担任的时候更是如此。

  事情就此陷入了迷茫之中,朱标不能不相信内厂的密折,因为多少年来,他都是靠着内厂的情报处理事情,不相信内厂还相信谁呢?

  但是其他衙门说的也是无懈可击,就这一点,让朱标有些为难了,但是他又不能放任不管,事情牵涉到了自己的儿子,不论事情的真假,不论是不是攀诬,这些人的用心都昭然若知了。

  无论事情的真假,都是有人向朝廷施加压力,迫使皇上召二皇子朱允炆回京。这一点几乎是可以肯定的。想到这里。朱标就感到有些愤怒。

  他不是盲目的去怀疑儿子们,虽然朱标对于教育儿女没有什么心得,但毕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不排除他们已经对储君之位动了心,可是凭着几个儿子的资质,他不相信儿子们如此的勾心斗角。

  最大限度的可能就是群官们的博弈,就和下象棋一样,每一方认定一个主帅,然后兵卒、将相的厮杀,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身为地位数十年的朱标更是认识的十分清楚。这件事情后面,隐隐有着太子朱雄英、二皇子朱允炆和三皇子朱允熥的身影。不过都是被人拿来当做旗帜的,真正后面隐藏着什么,可能连儿子们也不清楚。

  要不然,就算是冒充官差运送私货。也不会冒充到堂堂二皇子身上,就算是二皇子有走私之嫌,也不是一个小小的九品海关巡检使能有胆量揭穿的,就算是揭穿了,也不会有人拿着皇子的把柄咬住不放,这一切都不切合常理。

  常理是,就算是皇室糜烂,地方官员也只会尽量遮掩,而不是需要动用到军镇兵卒那么复杂化。这是有人将事情搞大、搞乱,将这潭水搅浑。让他这个皇帝也无从下手。

  到这个时候,朱标才感到当年朱元璋的暴虐来。只有动用无尽的杀机,才能控制好这班人,自己现在身体还算强壮,这般臣子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利用皇子来清除异己。如果自己真的身体不行了,他们为了自己拥护的代言人,会不会煽动军镇作乱呢?

  特别是朱棣军中那不好的传言萦绕在朱标的心头。朱棣要是支持,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