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北平所获(下)
�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刘孟藻竟然根基他的描述,提出了很多极为符合大明当时国情的问题。
一时间,庞煌差点没有措手不及,但毕竟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面对刘孟藻的提问,他也算是笼统的做了回答。
庞煌心惊胆战的回答问题,但是别人却是以为他留了一手,总是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高深莫测。
比如刘孟藻问,所谓团的编制,是沿袭隋制,还是沿袭唐制?
庞煌可不知道,朱元璋为了区分和蒙元的关系,一般律法、军制、官职、zhong yang的三省六部等,都是参考宋制,有相当一部分参考汉制和唐制,以显示自己的大汉正统。
而刘孟藻所问的隋制和唐制所谓“团”的编制,其实早就存在,隋朝军队出征时,以100人为队,步兵20队为团,骑兵10队为团。唐朝府兵每团300人。
而庞煌这个半吊子的历史迷,居然以为“团”这个编制来自于前世由外国引进的编制称谓。就被问的措手不及,他哪里知道什么沿袭隋制,还是沿袭唐制?
在众人面前,又不好多做犹豫,不然会打击众人支持的信心,于是心一横,就把他所理解的编制说了一遍。
十人成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的这种编制说了出来,三三之说,彻底镇住了当时的人。也幸亏庞煌没有继续说三团一师、三师一军等等,否则真的有人以为他要造反了。
至于好处,庞煌真的是不知道了,只有谦虚的说,保安团毕竟要区别于正规的大明军队,不敢逾越,而且三三进制,有利于火器更大的施展威力等等来遮掩过去,但是却引起了刘孟藻的深思,看他那个表情,仿佛对于军事真的很有研究一般。
半瓶子醋遇到了专业人士,这种事情,庞煌在前世做业务的时候遇到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要镇静,在不明白或者一知半解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微笑和点头的频率,那样就会少了许多露出马脚的机会。
而针对火器的看法,庞煌却是滔滔不绝,本来就是半个军事迷,虽然对于前世枪支的细节构造不是很了解,但是经过和柳若秋等人的讨论,面对着青铜火铳和大明的各种火器,却是朗朗上口,至于火器间的配合作战,针对骑兵作战的部分方法,更是说的在大明所向无敌。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交流,那位叫做刘孟藻的年轻人和蓝玉两人进了另外一间房子,商议了一会后,蓝玉就问唐门,县学里面的教谕是不是有缺?(洪武二年定,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以礼、乐、she、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唐门却是知道机不可失的道理,而且县学在清华义学的陪衬下,基本上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只有些许有钱的人家,不屑于和穷苦的孩子一起读书,而且他们也不在乎那点学费,还在那里支撑着。
这些事情,现在还不好对上级说清,虽然蓝玉只是军方的官员,但是他身边这位,则是一位有来头的人物,于是唐门摇头,成县学人满,但是如今县丞一职,倒是因为前任县丞有贪污之嫌,马上就有了缺口,而他也正准备向知府大人报备要人了。
蓝玉有些为难,看了看哪个叫刘孟藻的年轻人,得到同意后,就决定了下来,说道:“我给你们推荐一位县丞,这位刘公子,才高八斗,我会向北平行省参政知事,也就是淮安侯华大人打个招呼,就派往你处吧!”
蓝玉本来就是一个骄傲的人�
一时间,庞煌差点没有措手不及,但毕竟经历过网络时代的人,面对刘孟藻的提问,他也算是笼统的做了回答。
庞煌心惊胆战的回答问题,但是别人却是以为他留了一手,总是让人觉得是那么的高深莫测。
比如刘孟藻问,所谓团的编制,是沿袭隋制,还是沿袭唐制?
庞煌可不知道,朱元璋为了区分和蒙元的关系,一般律法、军制、官职、zhong yang的三省六部等,都是参考宋制,有相当一部分参考汉制和唐制,以显示自己的大汉正统。
而刘孟藻所问的隋制和唐制所谓“团”的编制,其实早就存在,隋朝军队出征时,以100人为队,步兵20队为团,骑兵10队为团。唐朝府兵每团300人。
而庞煌这个半吊子的历史迷,居然以为“团”这个编制来自于前世由外国引进的编制称谓。就被问的措手不及,他哪里知道什么沿袭隋制,还是沿袭唐制?
在众人面前,又不好多做犹豫,不然会打击众人支持的信心,于是心一横,就把他所理解的编制说了一遍。
十人成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的这种编制说了出来,三三之说,彻底镇住了当时的人。也幸亏庞煌没有继续说三团一师、三师一军等等,否则真的有人以为他要造反了。
至于好处,庞煌真的是不知道了,只有谦虚的说,保安团毕竟要区别于正规的大明军队,不敢逾越,而且三三进制,有利于火器更大的施展威力等等来遮掩过去,但是却引起了刘孟藻的深思,看他那个表情,仿佛对于军事真的很有研究一般。
半瓶子醋遇到了专业人士,这种事情,庞煌在前世做业务的时候遇到不少,最重要的就是要镇静,在不明白或者一知半解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微笑和点头的频率,那样就会少了许多露出马脚的机会。
而针对火器的看法,庞煌却是滔滔不绝,本来就是半个军事迷,虽然对于前世枪支的细节构造不是很了解,但是经过和柳若秋等人的讨论,面对着青铜火铳和大明的各种火器,却是朗朗上口,至于火器间的配合作战,针对骑兵作战的部分方法,更是说的在大明所向无敌。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交流,那位叫做刘孟藻的年轻人和蓝玉两人进了另外一间房子,商议了一会后,蓝玉就问唐门,县学里面的教谕是不是有缺?(洪武二年定,县学设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以礼、乐、she、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唐门却是知道机不可失的道理,而且县学在清华义学的陪衬下,基本上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只有些许有钱的人家,不屑于和穷苦的孩子一起读书,而且他们也不在乎那点学费,还在那里支撑着。
这些事情,现在还不好对上级说清,虽然蓝玉只是军方的官员,但是他身边这位,则是一位有来头的人物,于是唐门摇头,成县学人满,但是如今县丞一职,倒是因为前任县丞有贪污之嫌,马上就有了缺口,而他也正准备向知府大人报备要人了。
蓝玉有些为难,看了看哪个叫刘孟藻的年轻人,得到同意后,就决定了下来,说道:“我给你们推荐一位县丞,这位刘公子,才高八斗,我会向北平行省参政知事,也就是淮安侯华大人打个招呼,就派往你处吧!”
蓝玉本来就是一个骄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