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040 晨练权甲,午熬筋骨
�最让他耳目一新,甚至可以说醍醐灌顶的,就是手稿中所提出的格斗“核心力量”概念。

  “核心肌群大概界定为“腰椎-骨盆-髋关节”区域,涉及到29到33块肌肉,比较复杂……就在文明纪元时武术里讲的‘丹田’附近。”

  “武术思维其实很科学,只是锻炼方式比较低效粗陋。”

  “……‘丹田’位置,就是核心肌群,有各种桩功来锻炼核心,比如‘腰马合一’;

  用特殊的呼吸方式影响深层肌肉稳定腰椎的方式,就是‘气聚丹田’;

  抛石锁,也是为了控制发力……”

  “核心力量,不仅代表肌肉力量这么简单,还代表协调,代表稳定……代表效率。

  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放在桌子上一起转,生鸡蛋转不了多少圈就停了,熟鸡蛋可以转更多圈,比较稳定。

  原因就是因为,生鸡蛋内部松散,不协调,不稳定,不柔韧,力量传导低效,旋转时流失了不少能量。”

  “核心力量,是对身体力量的绝对控制能力,是一切发力和击打技巧的基础……”

  而在随后“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开始前,还着重提到了一个“发力技巧系数”的概念。

  作为在街头摸爬滚打自学成才的实战派代表,袁野对于后者这个概念,是相当之认同。

  同样恶狠狠打一拳。

  未经训练的普通人,通常无法借助全身的力量,大多数只用到了上臂的力量。

  单纯靠拳头和上臂的重量砸下去,这叫“王八拳”,就是通常所说的笨劲、蛮力,能造成多大伤害?如果速度再慢点,准头再差点,能碰到对方都不错了。

  稍微好一些的,能用到肩、背力量;

  还有些人,譬如袁野这种经验丰富的,则能借到一些腿部力量和奔跑惯性;

  更高级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力程,让力量从脚掌蹬地开始,经小腿、大腿、腰胯、背部、颈肩、手臂,逐级借力,最终在拳锋上发泄出来。

  凡此种种。

  一个人的绝对力量与他能够造成的实际打击力量之间,需要乘以一个“发力技巧系数”……

  尤其让袁野惊喜交加的是,他花了一周时间,按照手稿中举的一个例子,进行一个最常规的“前手直拳”练习。

  一周后,当他能够以腰胯部“核心肌群”为轴,衔接腿部的支撑力和蹬地力,扭转发力,顺势出拳,居然打出了鞭子抽击一样的效果,威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同样的,手稿中也有些内容,让他心中对于校长和马主任的不忿慢慢减少,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理解到:他们对于自己的固执刻板看法并非无因。

  确实有那么些东西,就如乔惜君所言:

  “没办法,先天决定,爹娘给的。”

  就好比其中着重提到的“肌肉纤维”。

  两个人肌肉比例差不多,但力量相差很多,就是由肌纤维的类型、数量决定的,也就是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

  白肌纤维也叫快肌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