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镖师有什么不好?走南闯北,阅历无数,结识各种各样的人,见识各种各样的事,看尽各种各样的美景。哪像在家里,连个新鲜空气都没有”三个人听了就齐声啐道:“去,原来是厌烦我们三个了。好,你去,永远别回来”。孟蠡心中涌起甜蜜,但压抑还在,略一权衡即丢却烦恼,哄三人欢喜道:“看看今天我给你们买了什么?”拿出四块玉佩和三副玉镯来。看时,都是上好的和田玉,颜色却各不相同,上面有处隐隐凸起,是夫妻四人各自的名字。阮香的是有粉晕色的羊脂白玉,柳香是润白的,丰蕊是乳白的,与自己的肤色相同。孟蠡的却是枣红色。三人感动,把玉镯套在手腕上,玉佩系在腰畔,观玩良久。又都取下玉佩,和孟蠡的一起放在他手掌中,在灯下比看,爱意浓浓。收好,问孟蠡:“花了不少钱吧?”“嗯,六百两银子,不过值得,我还嫌这些玉配不上你们呢”“傻瓜,买这么好的干什么,意思一下就行啦”。拿出以前买的玉佩,系挂在旁边,都笑,道:“是个好男人”。再哄会儿孩子,熄灯就寝。静寂的夜,美妙绝伦。柳香道:“孟蠡,不如叫姨丈给你在衙门里找个事做,怎么样?”阮香赞成,“就是,姨丈是千户,给你找个差使不难。先做做看”。丰蕊也道:“我们又不要你发大财,只想你天天陪着我们。不许你再提做什么镖师!”“嗯,睡吧,我听你们的”……

  四十二

  丰老爷和知府有旧,又都是官场中人,送了百两银子,吃了几次饭,知府答应了,让孟蠡在衙门做了个巡检。孟蠡本意要做捕头,丰老爷好笑道:“那种下三滥,你也做?”“下三滥?我怎听说捕头一年能弄个千儿八百的?”“那是表面,其实捕头不是官,不入流的,全靠坑蒙拐骗弄些钱,真正薪水只得每月不到二两,子孙三代都不准做官”“我觉得捕头很重要啊,怎么朝廷倒不重视?”“是很重要。如果捕头是定员,有品级,倒可以做。但朝廷只把他们当仆役使,随时饭碗不保。所以正经人谁愿做?”“捕头不是蛮威风的嘛?”“那是在平头老百姓跟前,其他人他敢!就是地方乡绅秀才之流他也不敢得罪。巡检就不同了,小归小,是个官”……

  先拜见上司,再到下面见同僚,请客吃饭,熟悉章程环境,半个月方安定下来。自此,每天早起晚归,上班下班,除了公事,同僚宴请,孟蠡每晚都在家里,陪伴妻儿,虽月银只得四五两,倒也轻松自在。巡检负责缉捕狱讼,一年能有多少官司?不是别的,按宋捕头所说,盗匪自古不绝,于今尤多,如何管得过来?幸喜:一则百姓怕打官司,很多事私下解决了。二则上峰只问大案要案,那些出人命的也分,只要不关扬州或金陵达官贵人,能拖就拖,个把冤案在所难免,是人都会犯错的…很多事不经孟蠡之手,孟蠡也不熟业务,只得应付了事。心中常怀不安,却懒得追根究底。每日仅做些文字笔录。练武之人,字又一般,同知见之摇头。偶尔出去办案,扬州、金陵、镇江等等,乡村城镇,百姓和下属恭敬得要死,战战兢兢,阿谀奉承,送钱送物,请吃花酒。孟蠡不问别人收不收,自己一概推辞,便宜了捕头那帮混蛋。一个月过去,百姓见孟蠡都喜欢,称赞廉洁,背地里却说他呆鸟。衙门中人渐渐与孟蠡疏远,爱理不理了。一日,丰老爷问他:“孟儿,这些时在衙门里可好?”“还好,见面都和气”丰老爷看了他一会儿,劝道:“孩儿,你要改改啦…这个世道不是真诚善良就有用,不圆滑是混不下去的。我怎听知府大人说下面人反映你清高,不爱和人说话?要和人打成一片嘛”“怎么打成一片?”“上面的要笑脸相迎,端茶递水,说些让他听了舒服的话,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下面的同僚要常来往,一起玩儿,小恩小惠,让人家得些甜头。人家请你做客,你也请人到家里来喝酒。一来二去,交情就深了,再防着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