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他有备而来
��我羡慕你;姨太太稍微不规矩一些,出言稍微欠庄重一点,我原谅她。但是一位姨太太若像现今上海的一般小报似的,开口‘曲线美’,闭口‘青筋美’,千方百计的引诱你到她身上去消遣,不消几天使你神志萎靡肌骨消瘦,对于这样的姨太太,我便时常露出一种不很恭敬的态度。”

  ——看到关于姨太太的论述,石蕊姑娘只觉得,这个揭海生尘,有备而来。至少揭海生尘仔细研究了《昌报》的发展,以及《昌报》编辑的喜好。石蕊大概猜出是哪个编辑审的稿子了——天知道这个编辑是多喜欢用姨太太来打比方。之前他还在《昌报》上发了一篇取名《昌儿》的文章,立意本是纪念《昌报》创刊二周年,却用不伦不类的小说叙述体,牵强附会地扯出了一则关于一个老翁、二个姨太太、二天一周期、生一个儿子的荒唐故事。石蕊姑娘读过之后只觉得……这是什么鬼?偏偏编辑大人他还自鸣得意得不得了。后来石蕊姑娘才发现,这位编辑大人是多喜欢用姨太太来打比方。

  这个新人……不得了。石蕊姑娘凝重地翻过一页,继续看了下去。

  “小报文人没有那样全力地批判都市的罪恶,小报缺乏的就是精神抗争,从而也就失去了对未来文化理想的追求。夜色中的□□在精英作家的笔下总是一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样子,总是被渲染成血泪斑斑的劳苦大众妇女。小报也曾记录了“在刺骨的寒风里、在漫漫的长夜中,鹄立街头的□□们”,并发出怜惜之声,但小报并没有兴趣探究她们身后的故事,更不会慷慨激昂地诅咒富有阶级,只是悄悄地提醒她们应该在夜间“补些小食儿”,吃点“街头的馄饨”,一点若隐若现的悲悯就仿佛被湮没在“饮食指南”中了。然而在向晚先生连载的新文《少年游》的最新章节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

  ——石蕊姑娘精神一振,觉得揭海生尘,要入正题了。

  正待她要细看之时,视野被人遮盖,报纸却被人夺了去。

  “在看什么呢?一会儿傻笑一会儿面色凝重的,该不会又是你那向晚先生的新作吧?”林涧泉随意一瞥,瞥到“揭海生尘”这个名字,也没有在意,只是笑着说,“听说宋园上了新戏,我拿到了几张票,要不要一起去听评弹?”

  正到关键时候被人打断,石蕊姑娘有些恼怒道:“林涧泉!你胆子肥了啊?翅膀硬了是不是?一天不打就不舒服了是不是?还给我!”

  “好好,还你还你。”林涧泉无奈道,“反正大概还是关于你最爱的向晚先生的文章吧?”

  石蕊姑娘一把将报纸夺过来,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在和自家小女朋友交往的这期间,别的没怎么学到,除了认怂认得飞快以外,林涧泉早已修炼得脸皮变厚了许多,当下便凑上前去,“看什么?一起看一起看。”

  见石蕊姑娘没有出声反对,他犹豫了一会儿,便又厚着脸皮凑近了些。好的,够了。凡事有度,再这样继续下去,恐怕会被推得更远。再三确认之后,林涧泉对眼下的这个距离很满意——比之前的最高纪录还要近上那么一点点的样子。于是他拼命收回发散的思维,努力逼迫自己将注意力放在眼前的文章上。

  等等……等等!为什么看上去这篇文章这么眼熟?

  林涧泉努力回想之前随意一样瞥过的署名,什么来着?碧海潮生?雾海生波?江海馀生?东海生桑?管他什么名字,总之,有海有生就对了,是吧?

  “岂有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