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医护兵
朕以为战场上伤员病死,有许多是照料不足所致,为国效死的勇士如此窝囊地失去生命,朕觉得很痛心。朕苦思之后,以为救治照料伤员有五要。这五要:一曰清洁的空气;二曰澄清干净的饮水;三曰流动的沟渠;四曰扫洒屋宇;五曰充足的日光。先生依此五要教导那些医护兵,自可以大大减少伤员死亡。”

  说着朱伟迪让身边小太监黄得胜把一个小册子递给邓玉涵,那是他依照记忆中的一点粗浅救护知识写下的医护工作手册。

  邓玉涵郑重地接过,想了想之后才说道:“陛下的话十分有道理,臣自当去试一试。”

  “这个册子还很粗陋,许多事情朕未必想得周详,还望先生帮朕找出错误,指出不足,将此小册子发扬光大,这也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按照你们西人的话来说——成为医护士是因为上帝的召唤,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邓玉涵闻言脸上很快浮现出了激动的神情,“陛下说的很对,陛下要臣去做的,确实是一件神圣的工作,将陛下写下的这个手册发扬光大,这也是天主要臣完成的光荣无比的使命。”

  说着邓玉涵向朱伟迪行了一个大礼,还当场默念了一段祈祷词,他此刻只觉得自己得到了上帝的感召,要不是他知道朱伟迪不信天主,他甚至都会以为这位东方的少年皇帝是上帝派来点化他的先知。

  在不久的将来,恐怕这位传教士先生的历史评价恐怕会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他将会因此成为受万世景仰的伟人。

  当然,作为交换,自然是要默许邓玉涵在东江镇传教。

  送走邓玉涵之前,朱伟迪又吩咐给了邓玉涵一个任务——让他自己去找合适的人才,教出几个医学学徒。

  吩咐完后,朱伟迪屏退了左右,小声对邓玉涵说道:“朕对切开生物的躯体,研究生物构造,很有兴趣。朕希望你在东江可以带出几位精通此道的学徒,最好能教会几个学徒解剖人体,此事务必要保密,朕会派些厂卫为先生保守秘密。”

  说着他轻叹了口气。“对死者不敬是大忌,我中国国人很难接受此事,朕知道要做好此时很难,不过医学想要进步,此术又必不可少,又要让先生费心了。”

  邓玉涵闻言慎重地点了点头,“臣领命,为陛下做事是臣民应尽的职责。”

  临送走邓玉涵前,朱伟迪又看了看他苍白的脸色,关切地说道:“邓先生身子也不好,去了那东江镇后,务必不要操劳,凡事让下人去做便是。若是东江战事有变,先生也要第一时间撤离,若是不幸落入建夷手中,先生也不要慌张,千万不要触怒那些蛮夷,朕自会用重金赎回先生。朕视先生为师友,不希望先生出事。”

  邓玉涵刚要行礼又被朱伟迪扶住,于是笑了笑,“臣谢过陛下关心,能和陛下这样伟大的君王成为朋友,臣感到万分的荣幸。”

  现代人的思想终归是西化得厉害,朱伟迪此时已经发现,比起和天朝的古人相处,自己倒是和这些西方的古人相处得更融洽一点。

  对军队中的新兵种——医护兵,朱伟迪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很快他便找来了兵部尚书阎鸣泰,商讨了下在军中增设医护兵的事宜。

  听完朱伟迪关于在东江镇试行新的辅兵兵种的想法后,阎鸣泰认真考虑了下后说道:“陛下仁爱,臣自愧不如。将士们若是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