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月食(二)
�成因传抄,给每位有品级的京官,还有各省官员,一人一份。

  北京城的十二月是非常寒冷,比之现代要冷得多,朱伟迪老早就包裹上厚厚的棉衣。

  从空间里取出的羊毛工匠们还在研究如何纺成线,羊毛衫短时间自然是不要想。朱伟迪也让人试过那些土生土长的蒙古羊,工匠们称要把蒙古羊的毛纺成线难度非常大,无法纺线,而皇帝拿出的羊毛或许可行。

  朱伟迪在入冬后就特别强调过不能出现冻弊的贫民,早拨下大把的钱和棉衣,加上厂卫在北直隶查探得非常频繁,户部自然不敢怠慢,加之如今北直隶粮价便宜,愿意做善事的人也多了起来,整个北直隶倒毙的乞丐数量比往年少了许多。

  各种工坊都还在筹建中,一时间招人也不多,不过京师到山海关的道路修建却是已经开始动工。大量的民夫被征集,从东江过来的辽民也在陆续投入道路修建工程。

  当然,这些民夫的温饱问题朱伟迪一直都很关心,多番派出厂卫和甚至亲信太监前去查看他们的生活。效果他不敢保证,现在他也无力彻底整肃大明的吏治,不过起码要求个心安。

  由于户部今年还有些节余,京城到大运河终点通州的道路修建也被提上了日程。

  月食后第二天,有关蒙古形势的情报终于被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报。也没有什么新鲜事,无非是林丹汗迫于饥荒大举进攻蒙古右翼诸部,很多部落已经投向后金。不过好在此时赵城之战还没开打,蒙古左右两翼主力还都没受损。

  还有两起中等商人的走私案件,骆养性说是人已经因为反抗被就地正法,报上来的情报显示他们和晋商没有勾连。

  至于朱伟迪要的具体的丁口数,一时间自然还不能查清。

  听完报告后,朱伟迪面无表情地看着骆养性,“你上报之事,兵部大多都已探知,朕给你四十万两银子,你就是这么给朕办事的?”

  说着他顺手将桌子上的茶杯一把扔到地上,摔了个粉碎。

  他生气的是,他在怀疑骆养性顾及着晋商在朝堂上的势力,把晋商勾结后金的人证灭了口。蒙古是后金和大明走私贸易的中转站,骆养性派人去查了,似乎不应该半点消息都没有。

  骆养性一听顿时吓得面如土色,慌忙跪下磕头,一边磕头他还在一边为自己辩解,“臣办事不力,只是时间仓促,臣一时还难以调齐人手。还望陛下开恩,给臣些时日,臣定将陛下吩咐的事都办好。”

  “好,朕便再宽限些时日,草原之事干系重大,不可以怠慢。朕再说一次,对鞑虏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派去建奴那边查探的人手也不要少了。”

  骆养性这才停止磕头,“臣领命。”

  “朕要有些话,你要记住,要记牢了。这天下是朕的天下,锦衣卫只需要听朕的。你慢慢把你手下的那些个和外臣走得近的,便是稍有嫌疑,都要给朕弄出北镇抚司,一个不能留!朕的耳目也不止锦衣卫和东厂,若是朕发现你有事瞒着朕,那便休怪朕对你不客气!”

  骆养性心里咯噔一声,又是重重地磕了一个头,“臣万万不敢欺瞒圣上,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万不敢胳膊肘往外拐。”

  “起来吧,”

  见骆养性谢恩起身,朱伟迪直视着这个特务头目,“只要你把事情给朕办好,朕能给你的很多。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