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卢象升
标准化的军队建设。

  这个工程将会非常繁琐浩大,要收集大量实战战例等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还要依据武器等技术条件的变更不断对某些内容进行修改,有些还要等到把这个政权打烂后重建之后才能做。

  要完成这项庞大无比制度建设工程,必须得要组建一个合格的军事参谋团队,不过这种干系重大的制度变更,朱伟迪目前还不知该不该弄出来。军事参谋是能文能武的高级人才,在军队中设立这一职位会触动大批文武官员的切身利益。光是小范围试点,都不知会引起多大的**。

  接下来,朱伟迪和卢象升探讨了下具体的训练事宜,也深入地讨论了下明军中的积弊,开诚布公的交流让两人都觉得很愉快。

  结束这次召对后,朱伟迪按照惯例赐下不少赏赐,都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卢象升也安然受之。

  在卢象升拿到关防上任前,朱伟迪召见了卢象升两次,谈了下具体的训练方法,还有新军的将领任命问题。考虑到军中的积弊,只能尽量挑选与旧体系牵扯不多的,但是这种人实在难挑。

  这支军队是步兵,朱伟迪目前手上没有太多火器,只能选择传统的长枪配些弓箭手和少量火绳枪。

  食物供给充足,这支军队的训练内容除了朱伟迪改进过的队列训练之外,日常训练还有些现代才有的健身项目如俯卧撑、引体向上等,日后还会有十里负重越野。

  至于实战的军事技术科目,明军有不少的定制,戚继光的兵书里也有详细记载,这个朱伟迪没有多言。

  这两次召见让朱伟迪对这只会充斥大量旧军将的军队的战斗力产生了些许怀疑,他很清楚,大明朝现在的武将,投机钻营的多,清廉又有本事的实在太少。

  不过他转念一想,才想起建立这只军队为了充实京师的军事力量,免得枝强干弱,是出于政治因素建立的军队,并不一定要拉出去平辽,再说卢象升在自己的支持下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权力,连这点事都摆平不了,那他也就太名不副实了。于是也不再烦恼。

  皇帝连续三次的召见,让大明官场上的官员们彻底明白,新帝上位后一颗新的政治明星已经冉冉升起。

  年仅二十七岁便已是正四品的京官,还有这份天大的圣眷,照这个升官势头,恐怕不到四十岁便会是身居高位的重臣,日后登阁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很多人眼红,更多的人想要登门巴结。

  卢象升很低调,以公务繁忙为由婉拒了这些趋炎附势的人,拿到关防后更是招呼也不打就直接奔出城赴任。

  京城里这几天的动静,朱伟迪得知后也不觉得意外,卢象升是有清名的大英雄,要是因为陡然跃居高位而得意忘形,那他就不是卢象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