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繁忙(上)
  清潭洞一家商场门口,人流拥挤,围堵得水泄不通。

  “安俊赫xi,请这边!”

  “请笑一下……”

  “大叔,大叔!”

  “让让,请让让。”

  从保姆车里出来的刹那,周围传来的便是如此喧闹的叫嚷,穿着校服的男女生,年轻或者中年的女性们,卖力的向中央推挤。还有举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一边喊着,一边喀嚓喀嚓按动快门,闪光灯疾风骤雨一般地跳动,即使有墨镜阻挡,也觉得刺眼。助理和商场调来的保安,在人群中为安俊赫拦出一点小小的空隙,簇拥着他快步向商场里走去。

  旁边的记者依旧不甘心地跟随着,边拍照边问着问题,再外围是更多的粉丝簇拥,尖叫、呐喊,巨大的声浪汇合起来,冲击着人们的耳膜。

  嘈杂火爆的场面,让人几乎以为这是哪个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但其实只是一家电子公司的新产品展销会商演罢了。

  之所以能聚集起这样多的人,只因为这场商演有安俊赫出席。

  2005年的月,“安俊赫”这三个字,自去年年末占领各媒体头条之后,再次以雷霆之势席卷归来,不同于去年,这次他是以歌手的身份,引发媒体与民众的巨大关注,成为整个月当中,韩国首尔当之无愧的最具影响力人物。<ory》在月份走入中旬之时,成功突破到0万张的佳绩。

  早前,《memory》销量达到6万时,便有媒体预测,它突破0万不需要一个月,这是参考疯狂抢购之后必然会有的衰落期计算的。然而只是到中旬便突破0万的关卡,如此速度,还是让众多媒体哑然。

  接着,爆发的便是热火朝天的议论。

  “……这是05上半年,唱片业等待已久的一针强心剂,或将打破寒冬……”

  “新人安俊赫为唱片业献上振奋人心的大礼!”

  报刊、娱乐杂志、访谈……许多从业者,分析人士,毫不吝啬地把赞誉冠在安俊赫头上,并非追捧,而是这份成绩确实来得让人振奋。

  整个韩国唱片业,从02年开始,细数每年由各个统计机构发布的唱片销量报告,即便不是专业人士也可以发现,受到络冲击的唱片业,排在周、月、年销量榜前列的名字,已经几年没有换过了,徐太志、李秀英、辉星、高耀太、李承哲、李孝利……总是这些人,区别的只是排名不同。

  让很多人担忧的是,从销量数据上,即便这些老歌手,每年唱片年度总销量也呈0%以上的幅度下滑,而新出道的新人歌手,这几年来没有在任何一个榜单上进入前0名,甚至一年辛苦下来,唱片连0万张都卖不出去——这样的销量,制作唱片的成本稍大一些,根本就收不回来。

  没有盈利,经纪公司自然要想办法削减专辑的制作成本,而粗制滥造的专辑,又更加卖不出去……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解决,歌谣的没落便近在眼前了。

  以前一些专家痛斥经纪公司为了利益竭泽而渔,其实他们也清楚,根源还在整个市场的萧条。民众持续下滑的支持力度,让新人根本不到出头之日,出道的新人一年比一年少,吸引到的新的购买群体也一年少过一年,没有这些新鲜血液注入,整个市场就越老朽**。

  世间任何事物都需要更新换代,歌谣界也是如此,没有哪个行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