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X-man(一)
第二更要晚些,不会写综艺,但韩娱又不能不写,怎么办啊……
==============
“现在的歌谣界有一个怪现象!”
《朝鲜日报》头版开篇这样说着,撰稿人飞扬着笔迹,用铅字侃侃而谈:“很多歌手抱怨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盗版横行,络传播,将歌手的命脉死死扼杀,这样的抱怨进而延伸到多个方向,其中最怪异的,大概是歌手间人际关系的陡然恶化。一直关注着歌谣界的人们,或许还记得几年前,许多歌手彼此真挚的感情,他们可以为了朋友怒骂anti,可以为了朋友反抗经纪公司,也可以为了朋友致前途不顾参加示威游行,后辈出道,前辈不吝邀请提携,前辈发歌,后辈也到场支援,一派其乐融融。然而到了现在,翻遍近年许多歌手所谓忧心唱片业颓势的文章,不难发现,字里行间隐晦的充斥着一些抱怨。前辈抱怨后辈破坏规则,唱口水歌拉低了整体唱片品质。后辈则抱怨前辈墨守陈规不懂创新,令歌迷审美疲劳……”
“……互相努力把所有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但他们忘记了,无论哪个领域,新商品的推出,想要市场接受,不但需要过硬的质量,也需要商家良好的口碑与信誉。一个互相诋毁推卸责任的群体,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又有什么理由让消费者支付血汗买单?”
“笔者曾经一度对歌谣界充满失望,不是为了逐年下滑的销量,而是为了他们逐渐缺失的道德素养。盗版和络固然是唱片业萎靡的主要因素,可是恶性竞争的氛围,才是让它加快走向末路的真正推手……从2000年首次出现萎靡态势以来,短短5年时间,年度最高单张销量200万滑落到0万,降幅惊人,恶性竞争的危害可见一斑!笔者很多次认为,这个刻薄冷漠的圈子再也没救了,直到昨天的音乐银行!”
“……着成诗京、金钟国在灯光中出现,着安可舞台时,他们簇拥着还是新人的安俊赫,在现场热烈不熄的鼓掌声中,共同献上一曲《一句话》,那样真切的,没有半点虚假的和睦场面,几乎让人以为回到了几年前,回到了前辈可以拉着后辈的手,循循叮嘱言辞关切,后辈也对前辈表里如一尊重着的年代。我喜欢且欣慰着这样的场面,因为它告诉我,那个我曾经以为没救的圈子,并未冷漠到骨髓,它还有温情存在,还有挽回信誉并良性发展的可能……”
这篇与其说是报道,内容却更接近社论的文章,虽说并未对安俊赫几人多做提及,撰稿者只是借着这件事,阐述其对唱片业可持续发展乃至恢复颠峰的一些想法,但能出现在韩国最大,内容也最严肃正统的报纸头版上,而且还是类似社论这样需要冠上《朝鲜日报》编辑部名义的文章上面,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足够吸引眼球了。
不过一天,关注与讨论的风暴便波及多个领域,在民众中掀起一阵话题热潮。
最明显的效果,便是此前安俊赫与曹诚模两人粉丝之间冲突现象的消失,偶像都已经携手同台了,粉丝们自然也不好意思彼此针对,反倒有一部分人受偶像之间关系和睦的影响,在支持各自崇拜者的同时,开始购买对方的专辑。这一结果直接导致其后几天,安俊赫《memory》和曹诚模《myfirst》的销量大增。特别是《memory》,此前因为安俊赫粉丝的主动挑衅,使很多人反感她们的同时,对安俊赫也更加讨厌,即便有些人通过电视、商场等宣传渠道,喜欢上了《memory》中的歌,恶感之下,也懒得去买他的专辑。
这一部分群体很庞大,毕竟曹诚模虽说不是偶像歌手,死忠饭不多,但普通歌迷却很多,一传十十传百,络上�
==============
“现在的歌谣界有一个怪现象!”
《朝鲜日报》头版开篇这样说着,撰稿人飞扬着笔迹,用铅字侃侃而谈:“很多歌手抱怨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盗版横行,络传播,将歌手的命脉死死扼杀,这样的抱怨进而延伸到多个方向,其中最怪异的,大概是歌手间人际关系的陡然恶化。一直关注着歌谣界的人们,或许还记得几年前,许多歌手彼此真挚的感情,他们可以为了朋友怒骂anti,可以为了朋友反抗经纪公司,也可以为了朋友致前途不顾参加示威游行,后辈出道,前辈不吝邀请提携,前辈发歌,后辈也到场支援,一派其乐融融。然而到了现在,翻遍近年许多歌手所谓忧心唱片业颓势的文章,不难发现,字里行间隐晦的充斥着一些抱怨。前辈抱怨后辈破坏规则,唱口水歌拉低了整体唱片品质。后辈则抱怨前辈墨守陈规不懂创新,令歌迷审美疲劳……”
“……互相努力把所有责任推到对方身上,但他们忘记了,无论哪个领域,新商品的推出,想要市场接受,不但需要过硬的质量,也需要商家良好的口碑与信誉。一个互相诋毁推卸责任的群体,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又有什么理由让消费者支付血汗买单?”
“笔者曾经一度对歌谣界充满失望,不是为了逐年下滑的销量,而是为了他们逐渐缺失的道德素养。盗版和络固然是唱片业萎靡的主要因素,可是恶性竞争的氛围,才是让它加快走向末路的真正推手……从2000年首次出现萎靡态势以来,短短5年时间,年度最高单张销量200万滑落到0万,降幅惊人,恶性竞争的危害可见一斑!笔者很多次认为,这个刻薄冷漠的圈子再也没救了,直到昨天的音乐银行!”
“……着成诗京、金钟国在灯光中出现,着安可舞台时,他们簇拥着还是新人的安俊赫,在现场热烈不熄的鼓掌声中,共同献上一曲《一句话》,那样真切的,没有半点虚假的和睦场面,几乎让人以为回到了几年前,回到了前辈可以拉着后辈的手,循循叮嘱言辞关切,后辈也对前辈表里如一尊重着的年代。我喜欢且欣慰着这样的场面,因为它告诉我,那个我曾经以为没救的圈子,并未冷漠到骨髓,它还有温情存在,还有挽回信誉并良性发展的可能……”
这篇与其说是报道,内容却更接近社论的文章,虽说并未对安俊赫几人多做提及,撰稿者只是借着这件事,阐述其对唱片业可持续发展乃至恢复颠峰的一些想法,但能出现在韩国最大,内容也最严肃正统的报纸头版上,而且还是类似社论这样需要冠上《朝鲜日报》编辑部名义的文章上面,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足够吸引眼球了。
不过一天,关注与讨论的风暴便波及多个领域,在民众中掀起一阵话题热潮。
最明显的效果,便是此前安俊赫与曹诚模两人粉丝之间冲突现象的消失,偶像都已经携手同台了,粉丝们自然也不好意思彼此针对,反倒有一部分人受偶像之间关系和睦的影响,在支持各自崇拜者的同时,开始购买对方的专辑。这一结果直接导致其后几天,安俊赫《memory》和曹诚模《myfirst》的销量大增。特别是《memory》,此前因为安俊赫粉丝的主动挑衅,使很多人反感她们的同时,对安俊赫也更加讨厌,即便有些人通过电视、商场等宣传渠道,喜欢上了《memory》中的歌,恶感之下,也懒得去买他的专辑。
这一部分群体很庞大,毕竟曹诚模虽说不是偶像歌手,死忠饭不多,但普通歌迷却很多,一传十十传百,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