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进退维谷
机发动了突然袭击,在连克了几个部落的军队之后,李继光又放出了消息。

  那就是雁门关的宋军已经打败了来犯的契丹军队,现在正往西北赶来,誓要抄了党项的老家。

  这个消息一出,党项军队更是慌了,本来就人心思动的党项士兵此刻全然已经没有了战斗的意志,很多的部落更是直接由部落首领带领开始大规模的撤退。

  虽然李继迁一再阻止,并且宣称所有消息都是李继光放出来的谎言,妄图迷惑大家的。可是根本没有人听从李继迁的话,所有逃跑的人都是本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况且围攻夏州长达半年,什么战果也没有捞到,辽国人给的粮食早就吃的差不多了,如果这个时候还不回去种粮的话,到了冬天根本就没有粮食可用了,到时候还能够指望辽国人再进行支援吗?很多部落的首领都不这样想。

  可以说李继光将党项所有的心思全部摸透了,虽然没有能够在党项围攻的第一时间就击败对方,从而能够及时从西北抽身而出,但是他最后还是耗到了能够全胜党项的时间点。

  在党项部队开始大规模的撤退以后,李继光立刻开始带兵追击,逐个的击破党项的部落,使得李继迁即便自己安全的退回了原本的根据地,但是至少在半年内是无力再发动战争了,这也就争取到了回援的时间。

  听完了耶律莫的叙述后,所有的契丹将领都沉默了,他们虽然能够想到即便是辽国给了钱,给了粮李继迁也未必能够在李继光的身上占到任何的便宜,但是他们万万也没有想到居然最后李继迁是因为时节而被击败的。

  其实这并不是辽国将领的错,只是因为辽国已经立国太久了,即便辽国人是草原牧民出身,但是国家这种政治体制还是能够在发动战争的时候调节好国内的兵农关系,不至于让国家在战争期间出现粮食生产停滞这样的窘境。

  不过辽国人忘了,自己这边是一个国家,而党项人还只是部落联盟,部落联盟这种政治体制往往就会造成部落的利益高于族群的利益,部落酋长往往在做任何的事情都会把全部落的力量调集起来,出外打仗与农业生产都是这样。

  无法向国家那样合理的分配劳力的比例和劳动果实的分配。

  这也就造成了只要李继光不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太多的战斗力的话,一旦熬到了春耕十分,党项部落必然要退走回去春耕,要不然他们本部落到了下半年就会没有粮食。

  而且在契丹人也有大量的壮丁出外打仗的时期,一旦战事拖得时间够长的话,契丹国内的粮食肯定也就只能够供应他们本国所需的,党项人再想指望契丹人的资助那就是不可能的了。

  在想明白了党项人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掉链子这件事情以后,耶律莫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困难的局面,那就是李继光的援兵不曰即将到来,迅速拿下汴梁城已经无望。但是退兵的话又实在死不甘心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状态。

  就在耶律莫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汴梁城内倒是呈现了一种有别于之前几个月的状态。当赵惟吉在城上以一种近乎于零代价的状态守住了契丹军的进攻后,整个宋军的士气一下子膨胀到了最高点。

  而且与此同时李继光击败了党项部队,腾出手来开始回援汴梁的消息同样的传到了京城里。

  在这内外两重利好的刺激下,整个汴梁城一扫前几个月的阴霾,重新焕发出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