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事件升级
�新开了算学,书法,绘画,音律和体术(实际就是体育)。其中只有书法和体术是必修,其他的都是选修。

  书法、绘画和音律本身就属于文人的必修课,刘鳌也没什么可反对了,而体术是赵惟吉出于对所有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特意新开的。而数学的话就是他的私活了,毕竟他真需要理科人才,而算学本来就被称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所以赵惟吉希望能通过这里发觉更多的理科人才。

  真的就好像为了印证李白的诗句一般,天生我才必有用。新的科目展开了以后,很多的孩子都在别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子,甚至像赵灵儿这样的天才在好几个领域找到了乐趣。于是改革就这样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就在育才书院进行着改革的同时,蜀地流亡出来的第一批流民也已经到达了华亭了,他们被安置到了制定的地方。

  这一批的流民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贵族会那么好心,为他们解决吃饭的问题。

  赵惟吉当然没有那么好心了,让他白养几千几万甚至更多的人是不可能的,之所以他打算收拢这么多的流民是因为他想到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流民的办法,那就是以工代赈。我为你们提供工作的机会,然后付你们报酬,然后你们用自己挣到的钱去填饱自己的肚子。

  这本来是很好的赈灾方式,只不过是需要国家投资兴建很多的项目,可是此时的大宋已经被高额的军费和官员的俸禄占用掉太多的府库了,根本没有余力去作这样的事。

  可是赵惟吉就不同了,这几年商会的发展使得旗下所有的加盟商行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缺人开始成为了商行的普遍问题了。而且很快的赵惟吉需要开始大面积的种植玉米,也需要很多的人手,所以现在华亭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工作岗位了。

  ……

  当华亭开始逐步的吸纳这些流民的时候,蜀地的起义浪潮却是越来越高了。由于张玘的兵力不足,所以官军是节节败退。

  最终迫不得已,张玘只能将所剩余的部队全部集结起来,妄图和王小波展开决战。

  两军在江原县碰面了。

  这是王小波和张玘在战场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碰面。

  可是当两军正面交手以后张玘才发现,王小波的部队比想象中还要难对付。

  “将军,不好了,叛军的士气实在太过旺盛了,我军已经逐渐招架不住了。”

  由于叛军节节胜利,官军节节败退,所以当两军在决战之前,从士气上就已经分出胜负了。

  叛军的士气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而官军说他个鼓馁旗靡都算是夸奖了。而且由于王小波之前的宣传非常的到位。这些本来就是因为没饭吃才参军的士兵们纷纷都因为王小波均贫富的口号产生了动摇。阵前倒戈的都不在少数,所以仗已经没法再打下去了。

  但是这个时候张玘却没法不打这仗,因为朝廷迟迟不派援兵进来,蜀地正在不断的被叛军蚕食掉,不打这仗的话,连个搏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了。

  “让弩兵上吧,看看弓箭会不会有奇效。”眼见实在没有办法,张玘只能派出了连弩兵。

  连弩兵果然产生了奇效,在大量箭雨的洗礼下,起义军伤亡惨重,而且首领王小波都中了一箭。

  可是令张玘没有想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