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热兵器
/>
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赵惟吉让人牵了几匹马来。等人把马牵来以后赵惟吉让人将马放在了一百步以外,然后又拿出来一直火枪对着马群发射了过去。虽然没有命中马群,但是在马群附近产生了一定的声响,从没有听过这种声音的马群一下就惊了。
“少爷是指望这玩意儿造成契丹骑兵的马群受惊吗?”赵信好像有些明白了。
“说的没错,其实这弹丸还可以再改进一下。”说完也不管还在校场收拾残局的人自己又回到住所开始研究了。
在之后赵惟吉让铁匠用铁铸造了类似于胶囊样式的小弹丸,然后在弹丸中也填充了些许火药。
然后他又拉着赵信去了校场,这回马群更大了。
然后赵惟吉用突火枪发射了这种新式弹丸,这回虽然还是没有直接命中马匹,但是在子弹的着地点产生了一个小型的爆炸,而且草地上也着起了小火。这下马匹受惊的程度更加夸张了。
于是乎赵惟吉总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离开了。
凭借赵惟吉家里现在的财力很快这突火枪就生产了一万只。但是这“胶囊”子弹却没法大规模量产,只有三百颗。
由于突火枪也是消耗品,而这弹丸更是稀少,最后赵惟吉决定先把这些配置给步兵撒星阵最小单位什,每一什每次战斗有三支突火枪,一颗“胶囊”子弹。剩下用石子代替,反正就是用来惊马而已。
做完了这些后,赵惟吉总算暂时姓的放心了。觉得至少自己麾下的士兵已经有充足的战斗力了,至于其他的他暂时也管不了了,但是连弩的推行至少也能有所帮助。
就在赵惟吉在做着准备的时候宋朝其他将领也没闲着。
代州的杨家将们也开始了积极地准备了,杨业从京城回来后就已经开始了整军备战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赵光义已经将想要开战的意向有意无意的透露给了杨业。
所以现在整个代州-雁门关上下都在积极的准备着将要到来的大战。尤其是以杨延平为首的杨家兄弟们。杨延平在上次的战役中中伏被打了个惨败,心里实在是咽不下去这口气,如果要北伐的话的确是一个一雪前耻的好时机。
此时其他人也没闲着,驻守三交口的潘美也已经开始了备战事宜。适应了代州军带来的变化后潘美也愈发喜欢现在军队的面貌了。况且上次北伐失败他也觉得够丢人的了,灭南唐,灭南汉他都是首功,再次北伐他也不能甘居人后。
而驻守山东与幽州交界处的曹彬同样开始了摩拳擦掌。这个有着攻灭后蜀功勋的将之前曾因为受人诬陷一度被罢免太平军节度使。后来虽然因为赵光义的醒悟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更进一步。但是他心里也有个疙瘩,你官家居然曾经对我有过不信任,我一定要证明给你看。
外部的武将们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内部文臣的注意,说实在话绝大部分文臣都不太支持太宗此时再进行北伐。但是他们中并没有一个可靠的代表,现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李昉文学修养丰富,太宗朝的主要文学著作《太平御览》就是他主持编修的。但是此人在政治上基本就是一个和事老,和稀泥还行,指望他带头进谏?算了吧。
所以现在所有反对派把主意打到了老宰相赵普身上,虽然赵普已被罢相,但是影响力犹在,太宗对他还是信任的。
于是一次朝会后反战派的几�
“少爷是指望这玩意儿造成契丹骑兵的马群受惊吗?”赵信好像有些明白了。
“说的没错,其实这弹丸还可以再改进一下。”说完也不管还在校场收拾残局的人自己又回到住所开始研究了。
在之后赵惟吉让铁匠用铁铸造了类似于胶囊样式的小弹丸,然后在弹丸中也填充了些许火药。
然后他又拉着赵信去了校场,这回马群更大了。
然后赵惟吉用突火枪发射了这种新式弹丸,这回虽然还是没有直接命中马匹,但是在子弹的着地点产生了一个小型的爆炸,而且草地上也着起了小火。这下马匹受惊的程度更加夸张了。
于是乎赵惟吉总算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离开了。
凭借赵惟吉家里现在的财力很快这突火枪就生产了一万只。但是这“胶囊”子弹却没法大规模量产,只有三百颗。
由于突火枪也是消耗品,而这弹丸更是稀少,最后赵惟吉决定先把这些配置给步兵撒星阵最小单位什,每一什每次战斗有三支突火枪,一颗“胶囊”子弹。剩下用石子代替,反正就是用来惊马而已。
做完了这些后,赵惟吉总算暂时姓的放心了。觉得至少自己麾下的士兵已经有充足的战斗力了,至于其他的他暂时也管不了了,但是连弩的推行至少也能有所帮助。
就在赵惟吉在做着准备的时候宋朝其他将领也没闲着。
代州的杨家将们也开始了积极地准备了,杨业从京城回来后就已经开始了整军备战了。原因很简单,就是赵光义已经将想要开战的意向有意无意的透露给了杨业。
所以现在整个代州-雁门关上下都在积极的准备着将要到来的大战。尤其是以杨延平为首的杨家兄弟们。杨延平在上次的战役中中伏被打了个惨败,心里实在是咽不下去这口气,如果要北伐的话的确是一个一雪前耻的好时机。
此时其他人也没闲着,驻守三交口的潘美也已经开始了备战事宜。适应了代州军带来的变化后潘美也愈发喜欢现在军队的面貌了。况且上次北伐失败他也觉得够丢人的了,灭南唐,灭南汉他都是首功,再次北伐他也不能甘居人后。
而驻守山东与幽州交界处的曹彬同样开始了摩拳擦掌。这个有着攻灭后蜀功勋的将之前曾因为受人诬陷一度被罢免太平军节度使。后来虽然因为赵光义的醒悟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还更进一步。但是他心里也有个疙瘩,你官家居然曾经对我有过不信任,我一定要证明给你看。
外部的武将们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内部文臣的注意,说实在话绝大部分文臣都不太支持太宗此时再进行北伐。但是他们中并没有一个可靠的代表,现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李昉文学修养丰富,太宗朝的主要文学著作《太平御览》就是他主持编修的。但是此人在政治上基本就是一个和事老,和稀泥还行,指望他带头进谏?算了吧。
所以现在所有反对派把主意打到了老宰相赵普身上,虽然赵普已被罢相,但是影响力犹在,太宗对他还是信任的。
于是一次朝会后反战派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