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9.829:海外良种
msp;一开始是守孝加西北战事。

  然后是遴选女官。

  再然后就是开海禁,为了开海禁内阁大臣都换了两三个,首辅都致仕了,大魏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朝臣们从未如此充实过,想要反对吧,到了新启八年,六部都有了孟怀谨选出来的年轻官员,老臣子不愿意干的活,新人抢着干,做官是很难失业,却会被边缘化……在这种质疑、拉锯再妥协的斗争中,朝臣们自顾不暇,除了御史,没几个朝臣有空关心皇帝的后宫。

  新启八年,孟怀谨从宗室子弟中选了数人接进皇宫教养,小的不过三岁,大的不超过六岁。

  无子的皇帝都会这样操作,孟怀谨只是比一些皇帝打算更早,与其等着要死了才随便选个人过继,不如自己早早培养。

  孟怀谨这边,倒没人怀疑皇帝不能人道,他们怀疑皇帝有龙阳之癖。

  最值得怀疑的人就是程尚书。

  是的,新启八年,程卿从礼部侍郎升了礼部尚书,并且入了内阁!

  少年时期,程尚书男生女相是俊秀,如今二十好几的人了,身形还是那么单薄,就有点过于文弱。

  当然,谁要因为程尚书的文弱就小瞧她,一定会死的很惨。

  有人说程尚书和皇帝关系非比寻常,又有人说程尚书与俞总兵……最荒诞的就是有人说程尚书是女人!

  前两种传言都有人信,最后一种肯定是政敌的污蔑。

  女人是怎么参加科考的?

  女人能压下一众学子,六元及第?

  简直是荒谬!

  这种流言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传到程卿耳朵里,程卿一笑了之,不生气亦不辩解。

  别人觉得她大度,其实她是不在意了。

  就算程知远死而复活,将她的秘密捅破,她难道就怕了?她当着礼部尚书,干着的不仅是礼部尚书的活,程家一门两尚书,是何等的显赫!

  因为中枢有程卿和程六老爷在,程知绪丁忧后起复,连吏部侍郎都不想干了,赶在皇帝开口前,直接申请外放了,显然不想留在京城和程卿同朝为官,上了朝会还比侄子官位低,对程知绪来说亦是一种折磨。

  程知绪外放是对的,他不主动退一步,朝臣们不会允许他再入吏部。

  工部有程六老爷,礼部有程卿,户部还有皇帝倚重的钱粮管家崔彦,吏部再是程家人,那朝堂是不是要改姓程?

  吏部,程氏是不能再染指了。

  程六老爷如今年龄渐大,等程卿再稳两年,程六老爷也打算致仕了。

  只有程六老爷退了,程卿才能掌更大的权。

  在这种事上,朝臣们态度比反对开海禁还坚决。

  程卿不怕暴露,是她的能力和程家的显赫,再者也因为孟怀谨的皇位越来越稳了。

  因为没有子嗣,宗室反而全力拥护着孟怀谨,甚至暗搓搓盼望着他一辈子没子嗣,那自家子弟才有继承皇位的希望呀!

  为此,孟怀谨喊他们各家出海,他们都很积极,一点都不和孟怀谨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