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的宗藩条例
而停顿。但好在新的琉球王有着强大的后援力量,就在尚泰过世的当晚,一封老王爷卜告电文就传到了北京。当晚,中国政府就进行了紧急会议,之后便派刑部尚书伍廷芳会同外交次长梁敦彦紧急出使琉球。

  中国会如何处理琉球事务?面对一个新琉球王是中华皇室子弟而且毫无抵抗琉球,中国会直接吞并琉球吗?这可是关系到中国与藩属国政治关系的重要事件,也是决定了中国对外政治走向的大事件。所以无论欧美各国还是东南亚、西亚各国都关注着琉球的一举一动。

  “虽然琉球王是皇上第五子,但已经过继琉球王室,所以对于朝廷来说。琉球王只是一个外藩王而已。凡是涉及到琉球王之事,中国将其等同于外藩王处理。在这个基础上。朝廷需要申明的是,中国不会干涉琉球国内政。琉球人治里琉球是基本原则。如果诸位没有其它意见,那么在不违背以上两个原则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开始后面的议题。”

  在与琉球各世家大族的会谈刚开始,梁敦彦就首先确认朝廷对琉球的基本态度,这反到让与会所有人,尤其是山南山北两位长老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原打算为了保证琉球的独立性,他们已经准备好与朝廷特使咬文嚼字的谈判,甚至会以死相逼,却不想朝廷跟本对琉球不敢兴趣。不过既然朝廷不干涉琉球内政,那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也许诸位以为既然朝廷不干涉琉球内政,似乎没什么可谈的。其实不然,琉球王太小在成年之前几乎无力处理政务,而朝廷又不会过问琉球内部事务,那么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如何保证琉球政局稳定?又如何确保十余年后,琉球王能够顺利接管琉球政务?琉球王可是我皇亲封,作为宗主国必然要对藩属王有所交待。为确保十余年后琉球王能够实至名归,所以皇上希望一切能以律法的形式规定下来,以确保琉球王成年后能有效的接管琉球内政。”

  伍廷芳的话说的不容反驳。不然一但琉球各族十年后集体抵制琉球王,或要求行虚君立宪以架空琉球王,那朝廷这些年费这些事干嘛,直接武力吞并好了。反正琉球已经失国,用的着还赔个皇子进去吗?正因为要维护仁义大国的脸面,但实际利益又不能损失。所以只有白纸黑字的写明白,未来成年的琉球王才能顺理成章的接管琉球。将宗藩关系以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正是刑部尚书来琉球的主要目的。

  朝廷特使的话很有道理,在政治舞台上,十余年的时间足够发动n次政变了。山南山北两族长老也是认可的,那么就一条条的商议好了。

  也许是气候的原因,也许是琉球王太小。就在老王爷才安葬的第三天,刚刚继位的琉球王便开始生病,一连三天用药都不见起色。此时远在北京的皇后知道了,一道旨意便将琉球王接去北京。老王爷的突然离世、新王爷又太小不能处理国事。而朝廷特使是不能干预琉球内政的。但积压的政务已经影响到琉球的正常行政了。

  在此局面下朝廷特使提议,由向承德暂代琉球王摄国政,以便于让琉球行政正常化。对此提议,山南山北两族长老虽有不乐之色,到也没有反对。这不仅仅是朝廷武力强大,而且向承德还是尚泰的侄子,因为他的父亲向德宏是尚泰的姐夫。而向德宏无论在中国还是琉球都是赫赫有名之辈,他最有名的事迹是1876年偷渡中国,向清朝求救,阻止日本吞并琉球。并声称“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但当时清廷行绥靖政策,不愿意过多干预琉球事务。最后琉球覆国。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到是有意相助,在于日本的谈判中争取到,让向德宏到南岛以琉球王的身份重新复国的机会。但向德宏本意是要光复琉球全境而不是偏安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