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人突破防线。

  整个西伯利亚前前后后压着几十万大军,光让将士们吃饱的粮食每天消耗都是数百吨,这就需要几列火车才能装的下,更别提在战争时期消耗更大的弹药等物资了。西伯利亚铁路上的火车日夜不停的来回穿梭。将陆军需要的补给一列列的给运送过去,但火车的运输只限于铁路附近。然后由陆军开始装备的货车一点点的往前搬运,但刚刚才开始大量投产的货车,一车也就拉个一吨多点。而且对道路也有要求。对那些火车和货车都到不了地方,人拖马拉依然还是补给运输的主力。

  西伯利亚的春天已经到来,冰雪的融化不仅让雪橇无法使用还让道路更加泥泞。马匹、骡子,甚至牛、驴都在陆军的征召之列,但依然无法满足前线几十万官兵的补给需求,马车自然是越多越好。曾经在田庄台之战以羊肠小道完成物资补给而赫赫有名的独轮车自然也不会落下。但陆军不是海军,货船只要有燃料,就能永远不停的开下去。陆军想要完成二十万主战部队的补给,就需要不少于十五万后勤人员进行不间断的补充,这还是建立在有了货车的基础上,而且随着战争的胜利,补给线越来越长,路也越来越难走,需要的后勤人员也越来越多。更何况,牛马驴骡子也是要吃东西的,运送物资的士兵也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吧。为了提高货车的送输效能,简单的道路开始修建,在大型设备还没办法深入的偏远地方,只能靠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然陆军补给部队要从货车集散点运十斤补给到百里外的军营,一个来回路上就要消耗掉二斤粮食,这样的消耗对让已经沉重的补给线越来越负担不起。俄国陆军连只有缺衣少弹只有轻装备的日本陆军都不打不过,一但火力齐备的中国主战陆军部队上来,那胜利是可以预见的。现在决定中国陆军能否取得对俄国的最终胜利,全部的压力就集中在补给的输出能力上了。

  空军的飞艇其实也是很好的运输工具,一艘飞艇一次就能动输五吨货物,而且不受地形影响,速度也是所有运输工具中最快的。数百公里的距离飞艇一天足以飞两个来回,二十余艘飞艇一天能运送二百吨物资,足以满足一个师三天的高强度攻击需要,如果是防守战,二百吨物资省着点够用一周了。虽然飞艇还会受到天气影响,而且数量较少。但用于对前线进行紧急补给还是第一优选方案。如今中国降落伞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空军也进行过争对性的训练,即使在激烈交战当中,只要天气情况良好。飞艇也能有效的进行空投物资。

  想法很好,但空军不愿意配合。任鹏飞始终认为空军是作战兵种,应该更好利用目前敌人还无法反制的优势,从空中打击敌人。他认为应该利用空军的高速和远程优势,越过敌军地面阵地去轰炸敌军后方基地甚至城市。达到全部摧毁对方国家进行战争的能力,使敌国政府和国民丧失继续进行战争的意志。任鹏飞还给自己的想法取了一个很有深度的名字――战略轰炸,为此他还上过折子言明战略轰炸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在当前俄国战局出现败像之时,更应该大规模进行战略轰炸。为将他将目前空军中全部九十三架飞艇中的七十架调到新西伯利亚城,由空军司令杜子腾亲自率领,已经做好了大规模轰炸鄂木斯克的准备。待陆军攻占之后,空军就可以以鄂木斯克为基地,大规模对秋明甚至叶卡捷林堡展开战略轰炸,彻底打掉俄国继续战争的能力和意志。那么这场战争就可以由空军来结束,这将是整个空军的荣耀。而不是向陆军说的那样。让空军帮他们运送补给。

  “空军是作战部队,不是运输大队。”任鹏飞对段祺瑞的提议嗤之以鼻。

  对于空军总参谋长任鹏飞所提议的战略轰炸,作为参谋总长的王士珍同皇上都一致认为,仅仅依靠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