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豆芽引发的悲剧
��起了,指着儿子李南星就破口大骂:“去挖。满坤甸去挖。要是黄土垫不到城里,老子把你给垫进去。”李南星吓的掉头就跑。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命令在所有街道旁都要种上树。地方官吏自然就遵旨在他出巡行进的道路上,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并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自此后,清水泼街、黄土垫道,就成了为地方迎驾做的必要准备之一。今天一大早,李关山还悠然自得的踱着方步来到坤甸华人自治区衙门。

  俄国的海上大军被挡在马六甲之外,但这只是权益之计,英国方面肯定不会同意。原计划中是要将坤甸作为诱饵放俄国人过来。再将俄国人拖死在坤甸。但这次朝廷上士大夫们以坤甸华人也是我华夏一枝,需要等同对待为由,力主要求海军保卫坤甸,避免坤甸我华人百姓免遭战火涂炭。见于文官们的坚持,海军部修改原有战略,派出全部舰队南下,要将俄国海军挡在坤甸以西。

  朝廷大义之举传到坤甸,自然让坤甸百姓感激涕零。可对于李关山这些官员来同时也是一个天大的麻烦,因为按原定计划,坤甸内存储的燃煤、弹药已经全部向后方转移,粮食等也刚刚够用而已,朝廷突然更变计划他们就要重新将这些从后方再运回来。好在坤甸华人也受朝廷大义,纷纷出工出力。很快将各类军需重新填回仓库。朝廷早就来电告之,海军舰队将于明天抵达,所以李关山今日召集各部开会,最后一次确认各类军需物资的到位情况。8点整,各部主事全部到齐,不想他们刚刚才坐下连招呼都不有打完,电报房就来急报。

  电报全文如下:“皇上南巡,明日驾临坤甸。责令兰芳地方做好接驾事宜,钦此。”落款是皇帝行宫处。

  电报才念完,所有人都兴奋的跳了起来。坤甸是化外之地,历代朝廷从不过问,自康乾之后,朝廷更是弃若鄙履。海外华人虽奋勇精进,无奈没有朝廷支持只能任人鱼肉。可自从朝廷大军肆虐南洋之后情况就变了,荷兰的白人不得不对华人正眼相看,当地的土人只能仰视华人。后来南洋华人在朝廷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陆军和舰队,从那一刻起华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因为军队就是架在土人们脖子上的刀,稍有异动便是屠戮。这些年“突然”消失的村寨还少了?而没有土人支持的白人们,因为人数实在太少翻不起多少浪花。以至于李关山有种错觉认为,现在南洋正在忍气吞声的不是华人而那些白人。至于当地土人,无论白人还是华人,都没打算把他们当人一样对待。他们只是劳力、苦力而已,今天南洋华人的一切与朝廷的鼎力支持是密切相关的。

  天子不踏贱地,天子不临外藩,古有遗训。如今皇上要驾临坤甸。这也意味着坤甸不再是化外之地,也可以摆脱外藩的地位。关键是电报中的兰芳二字,深有其意呀。不管怎么样,总之此次兰芳接驾万不可失仪。

  于是清水泼街、黄土垫道,但坤甸不是内地府衙。没有仪仗之类的东西。没关系,把全坤甸所有工匠集中起来连夜赶造。李家把自己在坤甸的庄子腾空,用作行宫。皇上来了,总不能别人用的旧东西吧,满坤甸能找到的最好锦缎丝被全部拿来。上山抓虎、下海捉鳖,这为皇上接风的御膳万万不敢怠慢。厨子不用征召,酒楼不用征用,所有的酒楼厨子都拿出看家本事就为做一道能呈上御膳台的菜色……总之,把能想到的全部做好。

  4月12号清晨,中国海军主力舰队抵达坤甸。宝贝公主号皇家邮轮在驱逐舰的引导下停靠进坤甸码头。码头上一片张灯结彩,全坤甸所有大族士绅全部在码头候驾。身着明黄色军服的卫兵从船上鱼贯而下,随后头顶通天冠,身着五爪龙袍的皇上终于从船上缓步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