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中俄大战,一触即发
�荫吧,但对其它旧臣就要开始清算了。在李鸿章的安排下,朝局正在微妙的变化着。

  大年初七是正式上朝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在京各级官员都需临朝晋见。依惯例这天朝会只是君臣见个面,说几句祝福的话展望一下未来。真正的朝议是第二天大年初八的朝会。

  这天朝会上,教育部副部长、中华皇家学院祭酒辜鸿铭启奏吾皇:“全国教育普及已经过十年准备期,期间在京周边推行顺利,后扩展至全国大城市。在以此向国内富庶地区延伸均总体顺利。经过十年的准备,全国各大高校已培养出足够多的教师人员。至此已达到预期全面推广教育普及的基础条件。特此奏请吾皇,全面开始全国教育普及。”

  帝点头答曰:“准。”

  责令礼部牵头。户部吏部配合开始中华第一次人口普查,以为全国教育普及做好数据准备。同时内务府开始拨划资金,教育部着手在各地选址建立中小学堂。工部着手新建校舍,交通部参于对各学堂道路规划。同地各地jing察等治安部门着手布置学堂安全事宜。诸部通办配合,不得有误。钦此。

  随着圣旨的颁布,全国上下一片高喊皇上圣明。教化天下这是自古人文人士子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实现,如今在新朝有皇上的支持,如今算是看见希望了。各地御史言官行动最为积极,他们本来就在全国各地巡回督察官员,各地学堂更是他们检查的重中之重。如今他们全部扑到偏远地方实地考察,同时也带去了皇上要教化天下的旨意。

  自古读书就是民间上升的唯一通道,只有读好书通过科举才能获得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地位。可读书是一项需要极大开销的事情,读书也使家庭减少了劳力,所以大部分民众还无力承担庞大的读书开支,这也导致了读书一向是富人家的专利。如今皇恩浩荡,天子代缴学费并出资提供学子一日三餐。消息传来,各地民众朝京城方向跪拜以谢皇恩。

  有了民众的支持,有了皇上旨意。御史言官开始驱使各地官员上山下乡,各地衙役在乡间来回统计,主簿们则需要汇总各种数据到深夜还不能休息。于是不少不配合的县令被参。或待罪立功,或削职,甚至牵连了不少地府以至于巡府官员。杀头依然是这个时代最有威慑力的办法。然而面对有大义在身的中央朝廷和行大功德之举的教育普及工作而言,在民众眼里这些敢贪污皇后娘娘脂粉钱的贪官污吏们的确是死有余辜。当然人也不能杀多了。凡事多了之后,意义就不大了。大部分官员要么老实的回家种地经商,要么被调到毫无人脉的地方为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向皇上表达无比的忠心,再激情万分的投入到建设新朝的新工作当中。

  朝堂上也是欢声一片,十年的积累让新贵们早已笼络了自己的人脉,前些年还顾及要朝局平稳,大量自己派系的人员还无用武之地。如今朝野为之一空,正是安插自己人的好时候。于是朝中各派系,文武之间暗潮流动。

  这一切李明当然知道的很清楚,但他不能过问。这是朝局的潜规则之一,每个人想要做稳自己的位置,都需要获得一些人的支持,那么必然要给这些于一些好处。皇帝其实也不例外,李明他想坐稳皇位,也要得到这些新贵的支持。分封爵位也正是给出利益的一种方式。当然,作为国家最大的贵族――皇室。当然也有自己的人手需要安排。政治,一向讲究妥协嘛。

  新年刚过,全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人口普查。而在这之间被下职的各地官当然明白。这不过是朝廷借口人口普查展开的政治清洗。第一时间向皇上表忠心的人虽然大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