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朝贡的意义
为臣子的武将们自然要出兵以镇宵小之辈。日本是中国东北海防上唯一的缺口,海军早有驻军日本的打算,只是一时没找到机会。虽然日本驻有陆军第六军团,但没有海军驻防的日本岛很容易被洋人借口切断。如今日本王子嘉仁亲自将中国海军进驻日本的机会送上门来,这时不伸手接着那简直是亵渎苍天呀。当然,咱也不是什么垃圾都收,就要横须贺。不耽误,下朝就去研究。

  各驻华公使递交国书时是行鞠躬礼,但这个礼仪不适用中华的藩属国。作为藩属国。不能鞠躬而是行跪拜之礼,他们的国书不是递交而叫呈上。作为开国第一次藩属国呈上国书的人也不能是代表,而必需是藩属国最高元首本人亲自到场以跪拜之礼呈上国书。琉球王尚泰、朝鲜王李熙、阿努依总理苏我平野、南洋华人自治区总长李关山、吕宋总督马里亚诺?克洛萨斯、苏禄王素丹基朗二世,以及中国西南高山旁的廓尔喀国王都亲自到了。除了上表效忠称臣的国书外。贡品是断不可少的。

  随着一声声的通传,各藩属国最主元首逐一从午门而入跪倒在太和殿前,双手高举国书于顶呈上阅,侍者于门侧高声奏读礼单。随着侍者的每一句话出口,都有两位侍卫抬着贡品入殿并打开箱子请皇上检阅。欧美各使节看着中国藩属国上的贡品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奢华,极品珍珠论盘、玉石论箱、金银制品更是数不胜数。唯有玛瑙论块。可那个头大小堪比人头,自己国家还在殖民地到处搜刮,虽然数量多些但质量决比不上这些也不能公然摆上台面,而且人家藩属国自动上交,而且都是上品极品。

  李明与朝臣们都很满意自然是笑脸常开,夸赞几声,勉励几句,礼成,东西到手。

  也许是炎黄部落所在的地理位置太好,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粮食的丰富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在冷兵器时代,充足的人口就意味着强大的战斗力。黄帝能够屡败屡战,而蚩尤一战而败就再翻身之能,很有可能就是人口消耗不过联合后的炎黄部落。而战争的胜利也造就了炎黄部落强大的自信心,加之再融合蚩尤的九黎部落,其势力更回强大。强大的部落自然需要小部落上交“保护费”并且还在尊我为天下共主。加之炎黄部落实行的礼乐制度和平稳的政治制度,也让周边小部落能以加入炎黄这个大部落为荣。为了区别高贵的本族与化外的外族就自然的产生了“畿服制度”。即君主在王国的“内服”(中心地区)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对直属地区之外“外服”(边缘地区)则由中原王朝册封这些地方的地方统治者进行统治,内服和外服相互保卫。这也使得中心地区有了外围地区作为屏障和缓冲,使得中原王朝避开了来自周边大部分荒蛮部落的攻击,而变的更加强大。周朝取代商朝之后,将这一制度细化,还第一次提出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的概念,试图将这一制度推广到更广阔的中原王朝尚未实际掌控的地区去。由此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世界共主的“天下”概念。在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心“内府”统治区域不断扩展。许多“外服”地区在接受“内府”地区的社会组织和思想文化观念后,慢慢变成“内服”的一部分,而不断形成新的“外服”地区。在这种内外服之间的不断转化就变成所谓的“华夷之辨”。 (黄帝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帝王,远在荒蛮时期就已经明白为自己部落建立外部屏障和缓冲的作用,而且这种方式还是以别人喜欢的方式进行的。再通过礼乐教化将其悄悄吞并。黄帝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扩张制度,一直沿用到满清时代,而今天依可以借此种方式重新扩大中华的影响范围。)

  公元前三世纪以来,强大的中原王朝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也叫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