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后继有人
�实问不问海总都已经决定最后会这做。只是坤甸捐款这一手却搞的朝廷很被动。关键是他们捐款的理由是因为朝廷没钱建军舰,这不等于说海军不能尽守土之责。这不是在说海军无能,朝廷无能吗?因此拿到四个亿捐款的李鸿章责令海军部必需确保坤甸的安全。将俄国远征舰队挡在海上。

  要让中国海军以劣势兵力正面抗击近一倍数量的俄国远征舰队,这意味着可能的巨大损失。这样一来,战后的中国海军就无法继续保持对英德远东舰队的优势,这对未来战略是及不利的。现在宰相一声令下,海总就开始指天骂地。在于文官的争吵中败下阵后,海总一封电报打到李明手上,希望皇上能出面协调下旨维持原定战略。可皇上在与总理府协调后下的旨意却是:必需挡住,损失多少战后重建补充多少。接到旨意的海总大怒呀,军舰可以再建补充,可人员呢?海军不是陆军,发把枪就行。海军需要的是能读书识字,看的懂图纸的。在一个文盲高达九成的国度,十年里也没有足够的补充人员。可海总再不乐意,也得按旨意办事。于是海军三大佬齐聚参谋本部商定作战细节。

  “必竟俄国人多了近一倍的战舰,就算炮击水平再差,但那么多舰炮进行覆盖性射击总能保证一定的命中率。而且新加坡到坤甸就那么点路程,海军也没有足够的机动空间。正面迎敌是唯一的办法了。”程诚丢下指挥棒叹了口气。

  “俄国远征舰队已经出发,半年后就能抵达远东。但半年的时间也就够建驱逐舰的,轻巡都造不出来。”邓世昌摇了摇头,中国海军只能以目前的力量应敌。

  “md――”吴德仁一拳打在墙上:“那就建一批一两百吨的高速鱼雷艇。交战时用战列舰顶在前面掩护小鱼雷艇靠近,然后高速冲出,用鱼雷近距离攻击。这样至少能保证坤甸的安全。”

  “这一样来牺牲就大了呀。”邓世昌有些不忍。一两百吨的鱼雷艇也就只要几颗速射炮就能打沉。这跟本就是用人命来换胜利。

  “不这样怎么办?一艘鱼雷艇好歹也就十几个人,一艘战列舰可上千号人呀。”吴德仁颇有些不耐烦的说:“二十艘鱼雷艇换一艘战列舰也值了。”

  程诚看了眼邓世昌点了点头。确实。处于两害取其轻的选择的上,这样是最好的。于是海总的参谋们聚集在一起重新推演的新的战术。这时没人提起潜艇。主要是不想提。就在一个月前新下水的第三代潜艇在刚刚出港就有一艘倾覆,而原因仅仅是水泵的供电系统中一根保险丝在对水舱排水时熔断。好在只是港口外的浅海区,舰长通过鱼雷发射管自救,但依然牺牲了四名士兵。而且打捞工作也整整将港口堵了三天。眼下要靠新建潜艇来御敌可能性不大,而老式潜艇虽然可以在近海防御,但数量却一直只有四艘。而且面对这样的大舰队,最多也只能偷袭一下罢了。

  很快,海总向总理府提交报告。报告中指出海总需要建五艘新式驱逐舰和多达五十艘的高速鱼雷艇。高速鱼雷艇的技术要求很简单,每艘鱼雷艇只在舰首安装双联鱼雷发射器。为增加速度连预备鱼雷都不带,一但发射后能返航的由后续驱逐舰进行补给。总理府在报告上批阅一个“可”字后呈皇上核准。

  该级鱼雷艇作为突击队使用并无不可,然则朕对战役的结果始终持乐观态度。依朕之意,这些鱼雷艇战后可改成近海巡逻、海上急救、稽查走私等用途,所以在设计上请加以注意。

  李明在总理府电文上批示完后,交给杨度让他发回总理府后,一个人又开始望天发呆。前世日俄战争时期,尼古拉二世就派出远征舰队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