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梨园小花旦 第36节
�叶龄仙只能在戏班打杂,或者唱没什么意义的送客戏。

  不过,《庆丰收》是前两天才定稿的新戏,因为缺人,叶龄仙也破天荒地分到了一个小角色。

  但叶龄仙毕竟是新人,分配到的唱段非常短,只有几分钟。主角不用说,还是关长生和蒋峥云他们。

  叶龄仙在戏里演的角色,是个农村宣传小能手,能文能武的,角色作用是介绍公社的粮蔬种类、丰收情况。是个鸡肋一样的工具人。

  她看了几遍戏谱,很快就记住了词和调,就算清唱,也唱得有模有样。

  因为学得太快,原定下午才登台排练的她,自告奋勇,干脆上午提前上场了。早点排练完,还能学点新东西不是?

  然而排练的过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庆丰收》是新戏,乐器师傅也才刚拿到戏谱不久。叶龄仙上去唱了两句,很快发现,她和乐器班的磨合,还有很大问题。

  很奇怪,她唱得快了,鼓点就慢;她唱得慢了,锣声就快。一段戏别别扭扭没唱完,别说是她觉得不对劲,就是台下的戏迷也听出来,曲不合拍了。

  像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戏迷们都笑了起来,就看唱家和敲家,谁能赢过谁了。

  叶龄仙借着尾腔,做了个回旋,快速看了一眼台侧的乐器师傅。好家伙,坐在九龙口敲鼓的彭师傅,也在憋着笑呢!

  叶龄仙这下意识到,乐器班的老师傅们,是故意给她使绊子呢。

  她心里委屈,却也没工夫想这是为什么?人在台上,戏就是天,她得想办法,找回自己的节奏,把主场圆回来。

  于是,叶龄仙也开始了抢拍。

  锣鼓快了她就更快,锣鼓慢了她就更慢。反正有功放,唱戏的声音,总是盖过伴奏的声音。戏好不好,观众听得是唱词,而不是敲打。

  乐器师傅先是一愣,似乎也叹服叶龄仙对音律的敏感。他们吹打了一会,总归没再捉弄她,中规中矩做起了伴奏。

  老戏迷都是人精,立马看出来台上的交锋结果,也都佩服叶龄仙临场不乱、游刃有余的气魄和胆识!

  “嚯,这不是上次唱《厨娘记》的十八仙儿嘛!”有眼尖的认出来。

  “对,是她!”紧跟着,好几个观众都鼓掌、喝彩起来。

  叶龄仙谦虚地鞠了个躬,谢幕后一转身就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