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形势
�行用武器轰炸。

  这不代表华国不重视人民,事实上,盛京前所未有地渴望着人才。

  国家储备资源,加上收集在洛北的物资,也禁不起坐吃山空的消耗。在末世前,只要有钱财,人们就可以照顾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食物、衣服、房子、日用品、车,甚至是娱乐。不知不觉中,人们的动手水平已经很低了,大部分人甚至连简单的木匠活儿都无法完成。

  但是在末世,且不说天气难熬,土地无法种出菜,没有农民能日出而作了;也没有人去制作布料,缝制衣裳;没有人加工零件,制造机械。

  一个成品,需要人采集原料,也许还需要提纯或者分离,加工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技工甚至几个车间轮流操作。

  华国就像回到了二十世纪初,急需技术性人才。

  当然不是说高端科技不重要,只是要想长久的钻研未来的科技发展,就不得不先保证日常的生存供应。

  渐渐的,“技师”这个称呼又回到了社会中,甚至隐隐有与科研院并驾齐驱的架势。比起解出复杂的微积分,一个能冶炼钢铁、或者加工原油、修复电路的技师更加受到重视。

  收到莫愁附带的炫耀自己“哥现在可是人才”的消息,林惟逸忍俊不禁。

  由于干扰信息太强,人类基本只恢复了短程通讯,l基地和盛京的联络还要经过两个中转站,十分不方便。

  不过其中一个就是a市,莫愁更是给林家大开方便之门,私信传的十分欢快,时不时结尾还附带几句玩笑话。

  所谓的私信,当然是提前商定好的密码电报了。

  “看来a市基本稳定了。”秦白撇了眼林惟逸写下的破译信息。

  “没错,”林惟逸伸了个懒腰,“父亲赞同重用张德辉的事儿,l市就交给张德辉和孟轻涯了。不过他们是两条线,毕竟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我们也得尽快了,”秦白手指抚过桌上的字条,“很快就翻年了,姜绥预言气候会大变,想必明年是酷寒的一年,我们却还要去西藏山区……”

  “我有准备很多御寒的衣物。”林惟逸眨眨眼。

  “不止是衣物,”秦白摇摇头,“大雪封山的路况、恶劣的风雪天气,我们煮沸水和行动都会很难。”

  林惟逸也叹了口气。

  不知道有多少幸存者,身上的衣服都已经几个月没换了,只能穿着破旧的t恤东躲西藏。虽然盛京马上会传播这个预言,但是御寒的衣物哪是说找就能找到,够所有人穿的?对于幸存者来说,恐怕又是场苦难。

  江柳敲门走了进来,“惟逸,我进了一趟城,在一个旅行社里面找到了华国地图。藏区的交通图和地形图实在找不到,基地的人也都问遍了,没有特别了解西藏的人。”

  “了解西藏的人,末世前也不多,何况是现在。”林惟逸接过国家地图,“没有导游,我们就自己走吧。”

  “反正我们用飞的,”江柳耸耸肩,“不走寻常路。”

  “张德辉准备的怎么样了?”林惟逸问道:“有把握留下吗?”

  江柳皱皱眉,“昨天江樊他们又被叫去解决了几个刺头儿,说是最后一次了。这个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