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舒家
�相照应,加之杨家又离得不算很远,稍有风吹草动她都能打听到,完全不担心会有什么后顾之忧。但阿娘所说的舒家就不一样了,她对其全无印象,底细一概不知,就这么贸贸然应下的话,只怕会有些不妥当。

  “有什么好商量的?你是觉得为娘两次都没有嫁对人,便颇为怀疑我选人的眼光,怕我害了你闺女一辈子?是不是?”

  但妇人没有给她迟疑的机会,只凄楚无比的看着她,问道。

  “阿娘,你不要这么说!”

  冯氏想起了阿娘昔年过的那些苦日子,立刻就红了眼眶,服了软,“我依了你便是。”

  “你不和临风商量了么?”

  “不了!我都听阿娘的。”

  “那你快把玉佩收好。”

  “好,我马上就收着!”

  “时候不早了,你快些回去吧。”

  “好……”

  等冯氏回到家中时,整个人仍是浑浑噩噩的,感觉甚为不真实,同时还有些不安,迫切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奈何韦临风并未归家,她便只能找到了韦老爷子的头上,想问问他的意思。

  “做教谕的那个舒家?”

  韦老爷子很是讶异道:“的确是个好人家没错。但亲家母怎会和舒家有旧,还能轻而易举就与之定下了小儿女的婚事?”

  但他马上就记起对方所在的前一个夫家是书香门第,说不定便和舒家有旧,于是他立时就释然了,向冯氏解释道:“舒家的先祖是从外头迁来的,饱读诗书,精通经史,因时值战乱,不愿应考做官,大半生均在家乡教书,于邻里间颇有声望,帮族里教出了好些个有出息的子弟。待传到这一辈时,举人已出了十来个了,而做教谕的便是其中之一。听说附近几个镇和县的书塾都是他出了大力在维护的,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不至于人才凋落。”

  “亲家母说,我和舒教谕有过一面之缘?”

  韦老爷子又若有所思道。

  “哦,原来如此。”

  过了好半天,他才记起自己年少时曾泛舟于湖上,随口吟出“绿水无忧风皱面“的句子,还未想出下一句,临船便有个风度翩翩的青年伸手掀起帘子,目光明亮,笑意浅浅,朗声道:“青山不老雪白头。“

  那个人,他并不认识。

  于是,在一应一和后,船身一个交错。

  然后,二人便如涟漪骤散,再也不见。

  直到很久以后,他翻阅着同窗带来的一本由舒教谕整理的诗集时,愕然发现第一首便是《泛舟于湖上蒙友人所赠》,第一行便是“绿水无忧风皱面,青山不老雪白头”,这才知道当日所遇到的那人竟然是舒教谕。

  不过,知道归知道,他并没有找其拉关系套近乎的热情,也没有跟人提起过。

  大概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不想矮人一头吧。

  他想。

  “只是萍水相逢,连我都不太记得了,那亲家母是怎么得知的?”

  他又想。

  “难不成是舒教谕一直都记得我,甚至还主动打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