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愿往
  后世所说的扶桑国,大多指日本。紧邻大陆,当然不是远到无法追击的地方。

  但是,古人所言之扶桑却与后世不同,并不是日本,而是东瀛之东,一个极为神秘,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未知之地。

  从《山海经》,再到《海内十洲记》,再到南北朝时期的慧深和尚,都曾记载过扶桑之地。

  当然,除了《梁书》中的慧深和尚去过扶桑国,其它记载都模糊不详。《山海经》和《十洲记》更是被称为志怪小说,很难为世人信服。

  所以,到底有没有扶桑国,扶桑国又在哪里,自古就存在很大的争议。

  后世的赵维也肯定不知道这些,但是通过原主宁王的记忆,他发现扶桑和后世的理解不同,这便足够了。

  他需要的,只是为美洲大陆引入这个时代找一个借口。

  至于为什么选的是美洲?准确地说,赵维想让大宋去的地方是中南美,北美都不行。

  不去东南亚的岛国,或者澳洲,赵维也是有所考虑的。

  诚然,东南亚诸岛和澳洲大陆,既不算远,又地广人稀,还不缺资源,理论上是极好的逃亡之地。

  可稍一结合中原的战局,便会发现,正因为太近了,人太少了,所以恰恰不适合残宋前往。

  首先,以华夏王朝继承者自居,欲彻底掌控天下的元朝是绝不会任由残宋有一息尚存的。

  可以预见的是,不管大宋逃到哪里,元军必是穷尽所能地扑杀剿灭。

  太近,意味着大宋的逃亡之路容易甚多,可元军追击难度亦容易甚多。可能没等有喘息之机,便又要被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

  其次,就算元军不追,任由大宋海外生根,但也已经没人了。

  中原国土尽失,赵宋在半个世纪的蹂躏中,早就是苟延残喘之态,琼州军民更是残宋最后的有生力量。

  凭这十几万人海外立国,生存也许没有问题,但又如何再临天下呢?

  十年之后,将军白发,悍卒迟暮,又怎能重拾旧山河?

  二十年之后,新人长成,后浪推前浪。可做为第二代移民的他们,还有老一辈的国仇家恨吗?还知中原江山壮美,祖宗陵寝凄凉吗?

  国与国之间的倾扎蹈覆,地利、资源确实重要,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人。

  东南亚也好,澳洲也罢,人少是好事,但人少也不是好事。

  而前世有机会去美国旅游,参观过印第安人纪念馆的赵维恰好知道,美洲中南美,也许存在着让赵宋绝地翻盘的契机。

  那里不但有近三四千万的印第安土著,还有神秘的玛雅、阿兹台克,还有遍地黄金的印加。

  当然,在没有六分仪,没有精度定位的情况下,谈远渡大洋,生根美洲,似乎有些痴人说梦。

  但是.....

  人在绝境之中,是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也不要奢望面面俱到....更何况是国家危亡之际?

  大宋没有选择,只能冒死一搏。

  “扶桑国!我们可以去扶桑国。”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