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闹剧
儿,用得着你管。”楚晴瞪眼反驳一句,说起来都是泪,她跟周琳和阿菱都十岁,差不了几个月,但人家都比她高半个头。就是才来的楚晞,比她小大半年,个头竟然跟她不相上下,而且已经显现出来美好的腰身了。

  楚晴跺跺脚,带着问秋与暮夏回了倚水阁。

  此时的大房院。

  楚溥在内室洗澡,隔着屏风,明氏在外间将他待会儿要穿的衣服一件件叠放整齐。

  听着哗啦啦的水声,看着隐约的男子的身影,明氏先前回旋在心头的哀怨与不忿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淡漠与疏离。

  转眼又是五年不曾见面,她已经不知道如何与这个她成为夫君的男人相处了。

  回到大房院,他只说了句,“这些年辛苦你了。”然后桂嬷嬷就备好了水。

  她问要不要喊人来给他搓背,他淡淡地回答不用。

  然后就这样隔着屏风沉默。

  其实当初他们也曾过得和睦美满。

  这门亲事是老国公在世的时候定下来的。

  那年万晋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情,从入夏,南方就时不时下雨,连续发了好几场灾,而北方却是大旱,种下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

  鞑靼人也没有粮食,急红了眼,集结了大军南下抢粮。

  当时楚溥也在宁夏,才是个小小的百户。

  边境告急,连上好几道折子催粮草,户部也急,但就是筹不齐粮草。

  这时候明氏的父亲明福升找到了老国公,说愿意捐赠十万石粮米给大军。

  万晋的平常的米价是一石米值八百五十陌,十万石差不多八万九千两银子,数目虽大,但也不是特别惊人。

  可当时是灾年,很多人就是捧着银子也买不到粮,这样算起来十万石粮米可就没法估价了。

  老国公吃了一惊,问道:“你有何求?”

  明福升笑笑,“国在家在,国破家亡,边境守不住,我屯再多粮食也没用。”当下把宁夏镇七家粮店的存米全都送到了军营。

  过后半个月,又从各地铺子调集了七八万石,借了五百士兵护送着押到了宁夏。

  有了十万石粮米垫底儿,军队士气大振,将鞑靼士兵打得落花流水。

  捷报传到京都,皇上龙心大悦,赏赐无数,还赐给明家一块御笔亲写的牌匾。

  老国公约了明福升喝酒,说了掏心窝子的话,“鞑靼人凶悍勇猛,要是没粮草,能不能守住边境真是难说。要是被鞑靼攻破国门,宁夏二十万驻军没了不说,我一家数十口儿也必死无疑。如今能得皇上嘉奖,兄弟功不可没,兄弟有何吩咐尽管开口,就是要了我项上脑袋,老哥哥我也决不眨下眼。”

  明福升憨厚地笑笑,“家中有幺女,年方十五,未曾许人……”

  老国公一听就明白,拍着胸脯道:“正好我有个大孙子,今年十七,也没定亲。”当即解下腰间玉佩,“这就是信物,等班师回朝我就请了媒人到苏州下聘。”

  楚溥得知此事并没反对,他身在战场自然知道粮草的紧要,一口粮就是一条命啊!别说是十万石粮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