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妙赏妙解(下)
�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行深涩难明的经文念罢,庄严宝相更胜。

  “那和尚在叽咕叽咕念叨个不停……”言语未毕被梅若兰拉回了身边。

  “前世结因,今世得果,施主面隐现愁苦,不若老衲为你算上一卦,”言毕信手抓起棋盘上几颗黑白子,低声念诵几句,枯瘦的手掌微扬,只是几个黑白棋子儿,唏哩一声摊开来。端详着,老和尚的脸色可不大好看——只见八颗黑子参差不齐星罗棋布于外围,而一白子晃晃不已竟然立于其间。

  一僧一道倏然惊诧。而吴一凡却泰然处之,对于卦象,吴一凡受其家传略知一二的,而以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早已经知道自己会遇到百般艰险,为了能是一家人团聚,心里早已有了生死度外的想法。

  “阿弥陀佛!这是一局险卦呀——”

  闻听这和尚说是险卦,梅若兰和梅秀都是一惊,“你说清楚点!”梅秀急上前嚷道。

  “大师,这一卦做何揭示,望大师以无上佛法为……为我们消灾解难。”梅若兰也忙上前拂身道。

  “说清了就不灵了,险,险……好险呀!”老和尚这一连三个险字,梅秀可有些沉不住气了,伸出手把棋子儿弄乱了。

  “你就会唬人,竟瞎说,吴公子乃我们天下镖局的副总镖头,武艺超群,毛贼闻之丧胆!哪有什么险的?”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阿弥陀佛!”弘一合十低念一声,“施主不若在敝寺参禅礼佛半月,我佛慈悲,当为施主消灾解难。”

  上前两步,吴一凡合十而拜“多谢大师,虽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但有劫而不敢去应,又怎么会有劫后余生之说,”当看见那卦象之时,吴一凡知道前途荆棘密布,是九死一生之局,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该应时须当上前,躲避不是王道。

  “琴棋书画”乃君子修身养性必备之“四艺”。吴一凡家学儒道,“琴棋书画”之中样样皆精,尤其是琴棋二道。

  横贯数千载乃至万年而依然坚韧的缆索很多,而棋之一道就算其中的一条,究其原因,追寻上古至今,实则上法天道,下合人道变化。千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也演绎出多少传奇佳话、美文诗赋、乃至兵书演算法、治国方略,成为文明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善哉!善哉!施主既然决心已定,贫僧当不便多言了,若有必要,施主可以来此闲居,破山寺为施主打开方便之门。贫僧当为今日之缘在我佛面前诵念三千遍白衣大士神咒为施主消灾解难”说完合十一礼。

  坐一旁的上清真人一直静静地打量着吴一凡,在听到吴一凡婉拒弘一之时的言论时,先一镇后呈现出一种赞赏的眼光。

  所谓道法自然,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应变,明于应变者不会让外物害自己,上古时期德性最高之人,水火不侵,禽兽不能伤,是因为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

  吴一凡这一言语概述不知觉顺了自然,形成了自己的道。

  “既然相见就是缘,老道今天也来结个善缘,”说罢从袖子里拿出一个雕有阴阳鱼的黑木令牌和一颗晶莹剔透的丹药。

  “这令牌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颗‘度厄丹’生命垂危之时能让你焕发生命潜力,易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