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气弱,我们正当一股而下。”

  “我们可以暂时将平壤放一放,继续北上进一步试探中国人的态度。”

  因为三天就打到了平壤,日本军队声称二个星期灭掉韩国,本来他们只要一个星期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因素,他们认为二个星期应该够了。得到进一步增援的日军将对包围中的平壤发动了进攻,然而驻守平壤的部队并不非士气低落,一直到7月28日平壤城然而在韩军的控制中,日本进攻部队不得不等待重炮部队的到来。向新义州方向推进的关东军也被阻击了下来,连续作战使日军的弹药消耗很大,而韩军王牌部队不但有装甲车,还有飞机,火炮也相当猛,如果不是太极旗,日本的士官还以为是中国军队。

  朝鲜半岛双方激战十一日中国方面仍然没有武力介入的意思。

  日本老脸皮厚对于国际社会的外交呼吁完全免疫,国内百姓在右翼势力的鼓动下欢呼雀跃。

  关东军第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是占领韩国全境。

  二个星期后,关东军参谋部的诸君仍然还在兴奋之中,可是到了9月10日关东军参谋部的诸君神色有些黯然,战争正在偏离参谋部的最后推演。

  韩国政府在这两个月内不断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杨洪森在北京与韩国首相朴金勇会面时,给出的理由是,“日本没有宣战。”

  “中国政府将继续为朝鲜提供军事援助。”

  此时,在韩国作战的“三民主义自愿军”超过6万人,这些人对于稳定朝鲜战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攻陷平壤后,中国外交府发电谴责,但仍然没有向日本宣布。这使得日本上层的乐观情绪又继续维持了一个月。

  中国与美、英、法、意等国交涉,希望他们出面干预迫使日本撤回三·八线。日本则无理地要求将整个朝鲜划入日本的势力范围。这遭到了中、韩人民的强烈反对。

  9月18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正式向日本提交国书宣战。

  杨洪森与朴金勇在北京的广播中要求全世界的中国人、韩国人团结一起,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保卫祖国,保卫三民主义。中国30万大军跃过鸭绿江进入韩国,这极大的鼓舞了抗战中的韩国人民。

  杨洪森在国会通过了战略总动员,国会通过决议向韩国再增派30万大军。

  消息从上海传出来后,日本内阁陷入不安之中。

  中国这个时候加入使日本原本尽快结束战事的计划破产。对于一线部队来说这个消息更坏,对韩国用兵最初的主力是关东军,他们经过了长达半年的秘密准备,而驻朝的其它日军均是在战事爆发后才开始准备,由于激烈的战事前线出现了弹药供应短缺的现状。面对中国军队的加入,日军不得不暂时转入防御。为了给军队争取时间,上海方面要求与中方进行谈判,甚至以撤军为条件要中国军队给予时间。这么明显的缓兵之计,杨洪森自然不会上当,不过国会给了杨洪森不少阻力。

  中国军队进入朝鲜便对日本展开反击,第一次战役,中方投入了18万人,集中了4000门火炮,120辆坦克,300架飞架,战前中国对日军阵地进行了长时间的炮击。

  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在中、日战争夺史上都是首次,关东军遭到炮击后立即做出反击,但是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