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尽管知道“不离”话中有话,甚至其中或许还包含有另外的含义,王有节想了好几想,却还是没敢再去靠近。

  “不离”其实也看到了王有节这样畏手畏脚,又蠢蠢欲动的可笑模样,却使劲屏牢,也不再说话。

  就这样,王有节和”不离“两人这样的不尴不尬,一直维持到东佘山下来。

  中间爬东佘山的时候,可能是看见王有节和“不离”俩始终都在队尾,又不怎么说话,领队以为他们对这趟徒步不太适应,所以有一次还特意停下来等他们。

  领队一开始只是简单地询问他们这次徒步的一些情况。

  说实话,王有节和这位领队从真正见面到现在,时间不长,交往也并不多,但是他却给王有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真的很难让人相信,眼前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长者,每次看到他爬山时的身影,总会让王有节有种与他年龄很不相符的错觉。看着他那轻快的步伐,这哪像近70岁的“老人”,分明就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年轻“小伙子”?

  王有节忍不住问一句:“您老都六十多了,爬山,还有徒步不觉得累吗?”

  “还好,不太累。”领队在他光头上抹一把汗,笑道,“现在我每天至少跑10公里,从不间断。所以你们别看我60多岁,实际上一点不输你们小年轻。”

  王有节朝他两只手伸大拇指。

  “徒步与无关乎年龄,年过六旬又如何?!下个月10月17号我还要去南京参加全程马拉松呢。”领队还开玩笑,笑道,“下次我们准备再搞个50km哈!”

  王有节早在微信群里知道,这位大爷上个月在苏州3小时16分跑完30km,

  真的厉害。王有节心里甚至想,眼前的这位年过六旬六旬的大爷,可以说活出了所有男人梦想的样子。

  说说笑笑,到最后,领队问王有节他俩,要不要提供帮助。

  俩人异口同声拒绝了。

  领队大有深意地看他们好几眼,神秘地笑笑,就走开了。

  下得山来,队伍坐公园出口外台阶上稍事休息,三三两两喝水聊天。

  从这里角度看过去,东西佘山都历历在目。

  讲起来眼前的佘山,大家都各有不同见解。

  其中自然说好话的居多,讲佘山如何如何,讲教堂如何如何,天文台如何如何,似乎都被佘山,还有上面天主教堂和天文台的宏伟和壮观所感染。

  王有节笑了笑,却说道:“要我讲实话,佘山才不到一百米的海拔高度,和其他真正的高山名川比起来,至多只不过是一座丘陵而已。”

  似乎觉得说的不够充分,他又紧接着加了一句:“所以从山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佘山自然就没有什么作为了。”

  想不到旁边一位中年爷叔接话,说:“你说的这话也对的。我和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他说,有一年我和我父母亲去黄山,导游小姐说:“黄山这么高的山,上海没有吧”?当然,上海的爷叔阿姨们肯定不会示弱呀:“上海有座佘山”。引得车上的人们哄堂大笑。现在想想,那些爷叔阿姨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听这位爷叔讲完�